项梁走到门前,望着众人大声道:“诸位,昔年秦国杀死了我们所有楚人的王,这是国家的仇恨,秦国还杀死了我的父亲,这是家庭的仇恨,有这样的仇恨在,难道项氏能安稳的生活在秦国的统治之下吗?
想必是不可以的,项氏唯一能做的就是驱逐暴秦,光复楚国,楚国的旗帜将会重新在诸夏列国之中招展,千年的宗庙将会重新建立在郢都。”
当即就有人道:“项公,您的家族世世代代作为楚国的上卿,在楚国之中有威名,我们不听从您的命令,难道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据说中原的陈胜称王,各路义军都寻找到六国的后裔称王自立,您也应当称王,这样才能和各路义军平等交流。”
没有人提要寻找楚国公室后人来做王,一则是楚国真正的公室在国破之后死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被抓到咸阳城中渐渐死去。
二则是立六国后裔主要是为了借用旗号收拢人心,毕竟这个时代王侯将相还是天生的贵种,都是三王五帝的后人,普通人则完全没法比。
但是项氏和洛氏不需要,以这两个家族在楚国和诸夏的影响力,根本就不需要借用别人的旗号,甚至就算真正的楚王室后人站在这里,恐怕除了项氏之外,没人会搭理他。
项氏这么庞大的影响力就是后期郁郁不得志的根本原因,楚王时常在担忧项氏背叛和需要项氏之间徘徊。
于是在众人拥护之下,在洛新见证之下,项梁重新建造大楚,以素王为号,在中原广邀豪杰商议讨伐秦国。
洛陵则坐着马车晃晃悠悠的在大山之中的窄道上行走,越看周围的地形洛陵越满意,说服赵佗的把握又大了一些。
从则王,不从则死
洛陵坐着马车晃晃悠悠的到了岭南,来到了南征大军所在,面对洛氏的突然出现,南征兵团的高层惊异无比,连忙禀告赵佗。
洛氏想见的人从来没有见不到的,赵佗也不例外,他连忙收拾了衣冠,然后出门来迎洛陵。
同时暗自思索洛陵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难道是要招降我吗?
对于中原发生的事情,赵佗还是大致清楚的,实际上胡亥早就给他发过信件要求他率兵返回。
但是他非常的犹疑,他原本以为会是公子扶苏继位。
倒不是他忠诚于公子扶苏,而是因为扶苏继位代表着继位很顺利。
现在胡亥这个毛小子继位,代表国中定然发生了不测的事情。
他不想回去趟浑水,就在这种纠结之中,中原传来了声势浩大的造反,这让赵佗更是犹豫起来。
如果洛陵是要招降他,他是不愿意的,虽然岭南偏远,但是在这里他是上百万生民之主,一言而决生死,谁能放弃呢?
赵佗面上带着些许的傲然之色,代表他并不惧怕洛氏,不论洛氏后续说什么,他都要将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作为秦朝大将,见到洛氏却以礼相待,没有直接抓起来,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两人来到城中,所有人都目光熠熠的盯着洛陵,赵佗虎目一睁,大声道:“听闻中原乱起,亡周者秦,族秦者洛,想必其中定然有洛氏推动吧?
您孤身来此,难道就这么自信能全身而退吗?”
洛陵飒然一笑,犹如春风拂面,笑道:“当年先祖文公见兵主熊顿,先祖宣公见逆贼申干,都是孤身前往万军之中,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
难道您会将吾杀死在这里吗?
素王在上,还请您收起这样的想法。”
洛陵面上笑意盈盈,言语之中却藏着锋锐,你赵佗想用生死压我,也不看看你面前的是谁,洛氏什么时候怕过死,而且素王在上,你以为你杀得了我?
赵佗闻言一滞,众人哗然,但又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赵佗有些不甘心道:“子陵公,一路行来,如您所见,吾麾下战兵,攻城拔寨,无坚不摧。
南越的部族见到就直接投降,根本没有敢于反抗的。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