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洛氏也认为荀子更适宜另开一家,而不是陷在儒家的圈子中。
昔年洛明公提出性善性恶二论,争论不休。
洛氏和儒家公认的洛孔二圣之后的圣贤孟子对性善论大加阐述,基本上占据了儒家的主流思想。
但是荀子横空出世,对性恶论大加赞赏,但是循着性恶论,最终就会论到刑名之术上。
他最出名的学生就是现在秦国相邦李斯,地地道道的法家。
儒家大贤却教出了法家的弟子,这相当于资敌,儒家不认可他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荀子轻声道:“国君知晓李斯是吾的弟子,却不知吾有另一个弟子,乃是韩国公子。
他是老子和孔子那样的天才,真正的天纵之姿,只不过他偏爱刑名之术,在此道上几乎走到了尽头。
公室恐怕不会喜欢他,所以不曾举荐。
但是现在韩国覆亡,他来洛国寻吾,若是您对他的学说感兴趣,吾可以将他带来一观。”
刑名之术走到尽头?
这不就是说,这位韩国公子是三晋法家的集大成者?
如此之高的评价,倒是让洛泽好奇起来,“昔年卫鞅从学宫出而入秦,洛氏包容万物,您尽可将其带来。”
攻魏
在灭韩仅仅半年之后,秦国大军休整完毕,以魏王对秦王不敬为由,讨伐魏国。
魏王就要硬气许多,没有直接投降,而是准备顽抗到底,而且还向着赵国求援。
魏王在魏都之中朗声道:“昔年周怀王只有一城之地,面对秦军包围,明知必死却不投降。
最终崩于战阵之上,天下之人都怀念他,说周室的灭亡是天命的转移,不是怀王的过错。
亡国之君,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是何其难呢?
寡人即位以来,魏国的国势越来越衰微,秦人的铁蹄三番四次踏破魏国的城池。
到了今天恐怕魏国就要陷入了韩国一样的境地了,但寡人要和周怀王一般,做一个死于战阵之上的王。”
等到使者回到国中,向着魏王禀报道:“大王,赵国正在和燕国争夺土地,实在是没能力救援魏国。”
听到使者所言,魏王并没有生气愤怒,而是失魂落魄的重重叹口气道:“这些愚蠢的人,没有听过唇亡齿寒的故事吗?
秦国真的要取得天下了。”
没错。
到了现在这个亡国灭种危急的时刻,列国竟然没有众志成城的对抗秦国,反而互相之间还在因为领土而争斗。
昔年武王伐纣同样如此,殷商贵族喜迎周师,想要利用周武王来除掉纣王。
结果发现迎来的不是一条恶犬,而是一头噬人的猛虎。
……
洛泽见到了韩非,由于出奔匆忙,想要带着那些多沉重的竹简逃命简直是玩笑,所以韩非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书都带来。
不过洛国收集书籍千年,自然有准备,很快就召集了一批宫人,著书多者也不过十数万言。
韩非讲,宫人记,轮次换人,韩非不停,宫人不歇,十万言很快就能记好。
洛泽在旁边听着,不住的点头,不得不说,荀子没有丝毫的夸大,韩非的确是法家大成者,将法术势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美的执政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