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这样的聪明人,不也陷入了骄狂之中。
……
天子要换皇后,理由则是七出之中的无子,而武曌有儿子,还不仅仅一个,能生,而且非常能生,在这个时候,占尽了便宜。
但大臣们同样比较硬气,皇后现在无子,但不代表以后没有,无子虽然是七出之罪,但皇后才二十多岁,你怎么就知道,皇后以后不能生,而且你皇帝都不和皇后睡,皇后要是真的怀孕了,才是真的大问题。
最重要的是,“国朝已经有了太子,纵然皇后没有亲生的儿子,但礼法上,却已经有了嫡长子,陛下不必再担忧这一点。”
这句话可是真的把李治惹毛了。
当初太子就是被逼着立的,现在还用这件事来挑衅他,李治怒气冲冲而走,大臣们也不欢而散。
永徽数年以来,清朗的上空,似乎弥漫着一朵朵乌云。
许多人都关注着这件事,皇帝和宰相之间,似乎突然就产生了这么激烈的争斗,让许多人都心生震撼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机会。
雍国公府。
洛氏实际上已经参与进了这一场战争,无论是洛君薇还是洛君卓,都已经在事实上站到了李治和武曌阵营中。
毕竟长孙无忌无论怎么看都不靠谱,而且这件事的确是长孙无忌理亏,拿着皇帝的权力让皇帝闭嘴,洛文王都没这么嚣张。
至于无故换皇后,以及皇后被换掉之后,太子必然也要被换掉,从道理上,不应该这么做。
但皇后背后所代表的东西,以及她本身在平日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原罪,属于阻碍大业的一员,又不懂主动避嫌,那就只能宣战了。
而且洛氏在政治争斗中,一直以来都能够轻易度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洛氏是真的干净,而且有证明干净的能力。
在政治斗争中,为了搞死政敌,经常会有诬陷的事情发生,或者是抓住一个平日里根本就不算是大事的问题,把人往死里整。
而洛氏。
得益于极其严格的家教,以及在平日里的谨慎,很少会有那种足以被扳倒的坐法之事。
其次,便是诬陷之事,目前为止,还没有诬陷洛氏的人,能活着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就连御史弹劾的时候,都不会风闻奏事,毕竟洛氏对名声很是看重,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就构陷的话,那下场可不会好。
在这个政治场中,几乎没有人是无辜的,只要找问题,很少会有人冤枉,这就给了李治和武曌机会。
作为洛氏目前牌面最大的洛玄凌,却还没有真正的表态,只有武曌知道,在关键的时刻,洛玄凌会站在她这一边,给予长孙无忌致命一击。
洛玄凌安安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结局,长孙无忌这些年也确实有些飘了,听说还问过别人,长孙氏和洛氏地位谁高谁低。
知道这件事后的洛玄凌,当时就冷笑一声,觉得长孙无忌真是取死有道。
你长孙氏是什么东西,不提历史的传承悠久,也不提血脉这种没用的东西。
就说我洛氏在天下是什么声望,为诸夏做了多少贡献,你和我一个档次?
我洛氏无论到了哪里,就算是西域、辽东、草原,一亮圣痕,就能身居高位,你长孙氏有什么东西能和我洛氏比?
真是狂的没边。
一直以来都是长孙无忌在排斥异己,而在外朝中,没有触手的李治只能被动看着,而现在他纠集了一大批为他冲锋陷阵的大臣。
这些大臣大多都是在长孙无忌主导的秩序中,难以获得利益的人,这些人双眼发红,摩拳擦掌,向着长孙无忌发动了决死的冲锋,势必要和长孙无忌一决高下。
胜利者将会获得一切荣耀和权力以及地位,而失败者,将黯然从长安这个世界的中心离开。
李治在武曌的鼓动下,悍然对长孙无忌集团的大将出手了,褚遂良,在一个秋意萧瑟的早晨,黯然离开了长安,他被贬到了洪州,他的车架刚刚走到洛阳,就有从长安而来的官吏,又向他下达了新的旨意,那就是将他贬到广州去。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