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李景隆抬着人就这么光明正大的从王庭离开了。赶忙朝着和其他死士约定好的地点赶去。一路上没有引起什么怀疑。毕竟这条路,贾正经和那名死士来来回回这么几趟,都混了个脸熟了。来到一处隐秘的角落,李景隆和贾正经赶紧把人放下,把里面那个女子弄了出来。用稻草把她盖好。至于其他的,那就听天由命了,能不能跑了,李景隆也管不着了。李景隆自己没那么大本事把所有人都救走。“少将军,快走吧,大家都在前面等咱们呢。”贾正经重新把被子卷好,没穿衣服的脱古思帖木儿就躺在里面。李景隆点了点头,然后重新抬起这家伙,赶紧离开。几个死士聚在不远处巡逻,已经取得了这里巡逻士兵的信任。眼下距离逃离这里就差避开这些守卫了。看到李景隆他们过来了,一众死士心领神会的掏出了匕首,把这里巡逻的其他几个士兵全部做掉了。李景隆和他身边的几个人肩上扛着厚重的被子,一路小跑着冲上前去与其他人汇合。“少将军!”几个浑身透着肃杀之气的死士急忙迎了上去,恭敬地喊道。李景隆微微颔首,表示回应,“就只有你们几个吗?”李景隆的目光快速扫过眼前这几张熟悉的面孔,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之色。其中一名死士向前一步,恭声回答道。“回少将军,确实只有我们几人在此,其余兄弟尚未寻见,但咱们出发前已经约定好,如果天明时分在王庭没有看到任何我方之人出现,那就意味着此次行动已然成功,大家便各自寻找机会下药后返回,若是未能见到他人身影,则需继续潜藏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出手。”李景隆听后轻嗯了一声,接着问道。“那你们可都已将药顺利地下下去了?”众死士纷纷点头应道,“是的,少将军,我们皆已按照计划完成任务。”这时,另一名死士补充说道,“属下不仅在水源内下了药,就连那马厩也未曾放过,保证让他们的马匹无法奔跑,即便发现异常也难以逃脱!”李景隆一边不住地点头,一边连声应道:“好!好!事不宜迟,咱们得抓紧时间赶路了,趁现在还没人留意到咱们的行踪,必须尽快前行数十里地才行啊!快走吧!”说罢,他便率先迈开大步,急速朝着前方奔去。就在这时,只见几个身形矫健、面容坚毅的死士快步走上前来,对着李景隆说道。“少将军,您和诸位兄弟已经辛苦了这么久,还是先歇息片刻吧,接下来这一段路就让我们来抬着元帝前进,咱们接力来。”说着,他们迅速从李景隆等人手中接过了那几床厚重的被子以及里面卷着的脱古思帖木儿。接过被子后,这几个死士毫不犹豫地转身,如离弦之箭一般向前飞奔而去。他们一个个跑得气喘吁吁,但却始终不敢回头看上一眼,只是埋头拼命地往前冲。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此刻他们与大本营之间相距足足有六十多里远,如果稍有耽搁或者放慢脚步,就很有可能被敌人发现并追上。而眼下,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双腿,根本没有马匹可供使用。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停下脚步,必须争分夺秒地赶到目的地。堂堂北元皇帝,估计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活捉。“少将军,您没忘了取那至关重要的身份信物吧?否则回去之后无法证明其身份也麻烦啊。”一名死士满脸担忧地提醒道。李景隆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胸脯,“放心吧诸位,本将军办事向来周全,元朝的国玺以及他本人的信物皆已被我收入囊中了,就在本将军怀里,这事儿不可能忘的。”听闻此言,众将士们不禁面露喜色,纷纷向少将军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少将军此次真是立下不世之功啊!待咱们凯旋而归后,封侯拜将必定不在话下!”李景隆却对此不屑一顾,昂首挺胸大声说道,“哼,只有那些没出息的家伙才会眼巴巴地等着继承父辈的爵位,真正的强者,都是凭借自身实力奋勇拼搏挣来的荣耀!区区一个活捉元帝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的志向可是要率领大军直驱瀚海,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壮举!”听到少将军如此雄心壮志,身旁的一名将领连忙凑上前问道,“少将军,如此惊天动地之事能否带上我们一同前往啊?”李景隆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应道,“当然可以!你们皆是与我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好兄弟,这种事情无需多言!”就这样,一行人在逃亡途中仍不忘有说有笑地闲聊着,憧憬着未来的辉煌战功。尽管身后就是敌军老巢,但他们心中充满希望,脚下步伐也越发坚定有力起来。但是北元那边也不知道是真被唬住了还是咋的。天亮了都没发现什么异常。但是也有多疑的人进去看看了,但是确实看到龙床上有人在睡觉,不仅遮了帷幔,还不敢上前去看。万一把元帝吵醒了,那小命岂不是没了?就这样,连元帝丢了都不知道。直到有巡逻的士兵发现了有人被杀了,才赶忙大喊,“敌袭!有敌人潜入进来了!”这大喊大叫的,马上引来了一群士兵。藏着的死士见此,也知道赴死的时候到了。“我看到少将军他们扛着被子离开了,只是那时候我无法脱身,想来少将军他们已经计划成功了,不能让敌军去追少将军他们,否则会功亏一篑的,如今之际,唯有自曝,吸引敌军目标。”几个死士都是这个想法,于是做出了不同的自曝方式。有的拿着火把要去烧大将军的帐篷。有的去冲击王庭,有的故作鬼鬼祟祟的。剩余那几个死士被发现的那一刻,要么剧烈反抗而死,要么自刎而死,愣是没被活捉。给李景隆他们吸引了不少火力。:()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