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中已隐去密功练法,只有我在此术中的道理感悟,你不用怕欠我太大人情。说起来,这本手札还是红琼抄录,可惜你们两个有缘无份。她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不然同罗姬玩不到一块,如今她既知道你一心求道,便不会再有其它念想。”
玄坛真人絮絮叨叨的说着,言语中饱含着父爱的厚重。
季明没有回应,也不知如何回应,心向大道,注定舍些什么,可脑海中又闪过桃花仙子的影子。
年纪越长,越会权衡,也越会剖析自己。
他知道自己对桃花仙子的神往,更多是对她身上那种缥缈仙意的难舍难忘。
至于心中情愫,时而有,时而又无,偶尔在月下坐忘,形单影只,孤寂丛生,他会想起仙山对饮之时,也会想起同素素论道闲谈之景。
季明对于感情,只秉承一点,不执着,而无得失。
祖堂前,玄坛真人将那一张符纸交给季明,语重心长的道:“这是道君托我给你的,此次述职,亦是论责,你若明白符中意,便可入内。
若是不明白,自还回此符,可自回岭南,回鹤观,一应如旧。”
季明拿过符纸,在祖师堂阶上,两个力士托天坐像的眼前,将那折叠的符纸一点点打开,而他身旁的玄坛真人也是急忙回避了去。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定!”
季明看向符纸,其中只写了个大大的【定】字。
“不错,正是定。”
“道君。”
季明左右张望起来,下一秒声音再度从心中回响。
“不必张望,我已元神出游,如今正在海外仙岛太华夫人处做客,没有多余时间同你说话,且听我言。”
“是。”
季明心中回道。
“此次遣你回山,乃我上府法外别传的一位师弟于其中运作所至。
这位师弟的道号为「百草子」,已是金丹圆满之境,同你一般乃是天上延寿宫中的曹吏。”
听到道君这开门见山的语气,季明心中拿捏不准,他确实挖掘到了上府同匡山杏林一脉的特殊关系,这段关系可追溯到太平山源祖柏和。
季明知道柏和祖师在成为苍天亲传前,曾在当时号称「杏林圣手」的岑洞子下学道,这事情当时的道民考核还曾考过,可谓是记忆犹新。
匡山杏林一脉便是岑洞子成仙后在凡间留有一子,其子所立的法统。
后来太平祖师干雄正式建立太平山,山上同杏林一脉的这层关系便顺理成章的搭了起来。
此后千万年中,杏林一脉因是父传子承的子孙庙,血脉常有凋零,上府也会选派弟子过去,入杏林一脉,以继香火,如今杏林一脉的掌教,就是数百年前从上府选去的,乃6道君之师叔。
而所谓的百草子,便是这一位道君师叔的亲子。
几代太平真君都能在6道君这一脉师徒之间传承,离不开匡山杏林的大力支持,
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匡山杏林一脉一直鼎力支持着张霄元,谁承想6道君要立千古之业,再造太平山,革新山门,顺带手要将自己也给革了。
待匡山杏林一脉现6道君的理念,其早已成势,有亲手扶持的天河峰,更有甲峰镇虎翁死心效力,祖师们也是持默许态度,以观成效。
杏林一脉能做的,也只有继续为张霄元保驾护航,只要张霄元足够优秀,力压群雄,那6道君再怎么革新,也只是他这一代的事业了。
可惜,时局多变,一场二次斗法令山上道子个个冒尖。
其中几个直接对张霄元构成威胁,尤其是他季明在其中一骑绝尘,亮眼的功绩看得杏林一脉不能继续稳坐匡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