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人匆匆走过。
门口的小摊上,坐满了下工回来的男人,一个个袒胸露臂,拿着草帽扇着凉风,手边则是人手一盏米酒,说着听不懂的当地土话。
也有打渔归来的渔民,以及在地里忙碌的老农。
披星戴月。
忙碌且热闹。
云雾之中,炊烟袅袅。
一派市井中的烟火气息。
“奇怪,没听说巫溪这边开矿啊,那些人怎么都是一副从矿井里回来的样子?”
走了一圈。
几人终于寻到一座酒楼,找了处靠窗的位置,恰好面对千山峰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等待上菜的时间里。
杨方忽地想起来,之前街头所见,忍不住好奇道。
“巫盐矿!”
陈玉楼随口解释了一句。
“这地方自古就产山盐,虽然质量一般,但耐不住价格低廉,镇子里不少人私开矿洞以此谋生。”
要知道,无论哪个朝代,盐铁之物都是管制禁物。
牢牢掌控在官家手里。
别说私自开采,就是贩运,都是杀头的重罪。
只不过,暴利行当,永远都不缺不怕死的狠人。
巫溪地处偏僻,那些矿井又多在密林山崖深处,加之整个小镇多是同宗同族,开采、贩运,上下一体。
以至于千百年来。
还真被他们给做成了。
借着私盐发家,不知出了多少富庶大户。
这帮人城府深重,大都见好就收,早早搬离此地,洗白上岸,要么购置田产地契,乐得当个富家翁,要么就是改行换业,做些正经营生。
剩下的穷苦人,无处可去,只能继续留在巫溪镇里,替人开矿采盐。
一千多年下来。
巫溪一带,大小矿井不下千百处,到清末时计划局就已经开采尽了,剩下些零头,也大都埋在地底深处。
运气好一天下来,能采个几十斤。
运气不好,可能半个月都不见一把盐粒子。
只能勉强养家糊口。
这么开采下来的后果就是,整个巫溪大山里头,密密麻麻全是废弃的矿洞。
平日里,家家户户都得约束自家小孩,严令禁止往山里去。
不然,稍有不慎,一脚踩空,坠入矿井深处,连尸体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