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一个器械护士够吗?
其他人,包括胡主任,都只有十分钟的演讲时间,而切尼有三十分钟的时间。
各位医生演讲完毕,最后是切尼和胡主任。
轮到切尼的时候,他使用三十分钟,将自己的新技术新器械进行全面地讲解。
而且,他带来了新器械的样本。
切尼举着自己的新器械样本,在会议室里来回走动,用高亢地声音进行激昂的演说。
先是对旧技术的剖析,指出其诸多的不足,然后就是将新器械的优点全部列出来。
演讲的内容和演讲本身的水平都非常棒,但是演讲在协和医生面前没有引起轰动效果,大家的鼓掌跟之前其他人演讲一样,只是礼节性、常规性的。
怎么回事?
挥汗如雨的切尼颇为不理解。
自己这种段位,这种高质量的演讲,不应该引起轰动吗?
其实不难理解,在听切尼的讲课前一天,协和的医生已经听过杨平讲解全椎骨切除术。
杨平的课实在太惊艳,所以紧接着再听切尼的课,大家已经非常平静。
如果没有杨平的课,现在切尼的课一定会引起轰动效应。
“大家听懂了吗?”切尼问胡主任。
胡主任只好说:“大概没听懂吧。”
这就对了,要是听懂了,怎么可能如此无动于衷。
最后是胡主任的演讲,演讲完毕后,接下来是观摩演示手术。
切尼是个高调的人,他决定看完手术后,再对协和的手术进行点评,借以彰显自己技术的先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会议室的巨大电子屏幕上开始介绍病例,其中手术方式一项,关于全椎骨切除的术式,特意用加粗的字体写着:中国式全椎切除术。
中国式全椎切除,什么意思?
难道中国医生也创造了新的全椎切除术式?
先看看再说吧,切尼静下心来,准备观看手术。
——
协和医院手术室已经人人充满期待感,尤其手术室的护士,很早就知道,协和从南都三博医院引进一个年轻的客座教授,给了十张床位,安排宋云做这位教授的助手。
什么人物,一个客座教授,值得协和用十张床位来吸引,协和历史上从未有过这种事情,请外院的专家来当客座教授,给床位,还给团队。
当胡主任通知手术室,临时改变手术演示计划,由三博医院来的杨平教授主刀手术,大家非常惊讶。
这个杨平教授,听说还很年轻,究竟是何方神圣,有这份能力,可以空降到协和主刀。
护士长和护士们看到手术安排:胡国林是一助,宋云是二助。
胡主任居然是一助,负责安排手术的护士还以为搞错了,经电话验证才确定没有搞错,千真万确,胡主任是一助,宋云是二助。
这么优秀的宋云只是给他做助手,还是二助,在协和年轻人的眼里,宋云可是天才人物,众人崇拜的偶像,三十出头就升至副主任医师,拥有带组的能力,科研与手术都非常出色。
这就导致手术室的护士们心里充满期待感,都想一睹杨教授的风采。
演示手术与平时手术不一样,整个过程暴露在观摩者眼里,有时候小小的瑕疵都会带来负面的评价。
为了配合好手术,协和手术室也是抽调精锐上阵。
巡回护士是协和手术室骨科组的组长于艳雯,器械护士是协和在读的护理硕士研究生邱若。
在其它的医院,几乎很少有护理研究生,但是在协和可以碰到这种稀罕研究生。
邱若虽然年轻,但是心灵手巧,业务能力拔尖,所以被护士长挑选出来给杨平配台。
这位护理研究生的本科是南都医大毕业的,她有个非常要好的本科同学在三博医院上班,名字叫做苏宜璇,以前还是同宿舍的闺蜜,关系非常好。
杨教授听说也是来自南都三博医院,而且被传得神乎其神,邱若怀着好奇心向苏宜璇打听,杨教授究竟是什么人物,可以让协和如此重视,不仅梁教授这么重视,那些年轻的博士也是个个非常崇拜。
邱若的老同学苏宜璇也没有给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只是说杨平是一个骨科医生而已,获得过金刀奖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