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在灾荒地区给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照相 > 第591章 蜂窝煤(第1页)

第591章 蜂窝煤(第1页)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古人更信奉的是神明。陆元元的唯物主义论,对古人来说,就是天方夜谭。邓大魁听了小外孙女的解释,也是一知半解。“回禀皇上,据野史记载,人类生活的这片土地,历经沧海桑田,山川河流几经变换,地面上的东西被深埋在了地下,经过岁月流逝,变化成了煤矿铁矿等等,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馈赠,人类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才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建安帝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不由暗自惊奇,估计这些话,又是那个小丫头说的。什么样的野史,上面会记载这些?他怎么不知道?自己自幼也是博览群书,知尽天下事,怎么就没见过这样的野史?皇宫藏书楼难道是摆设吗?他看着这位头发斑白的老臣,明白他确实是一位心怀天下的纯臣。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百姓。这个提议确实不错,建安帝不由有些心动。因为,这是福德郡主提出来的。那个小丫头,决不能等闲视之。她所做的事,乍看之下,都觉得她脑袋有问题,可是最后的结果,却都是那么出人意料。临川县就是一个例子。“好,朕会斟酌此事,待朕仔细看过这份计划书之后,再做决定!”“是,皇上,微臣告退!”邓大魁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就向建安帝告退。建安帝看着手里的计划书,向他摆摆手,示意他退下。不得不说,这份计划书做的十分详尽,从制作到销售,都写得非常详细。要是操作得当,受益的不单单是朝廷,还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取暖问题。从更长远来看,避免了大量树木被砍伐,造成环境恶化,致使农业受到影响。毕竟树木生长需要时间,生长的时间,根本跟不上砍伐的力度。可是大越三四千万百姓,每日要吃饭,要用去的柴火,积少成多,数量绝对能惊掉人的下巴。朝廷,百姓,与这片大地上的一切息息相关,原来一些自然灾害,也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类持续不断的破坏,对自己的生活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建安帝被这个新奇的理念,引起了莫大的兴趣。回去后,邓大魁把情况告诉了陆元元。陆元元知道建安帝正在考虑此事,也就不再费心了。毕竟这样的大事,不是仅凭她几句话就能干成的。建议她已经提了,至于结果,就不是她能左右的了的。翌日,陆元元去了京兆府,找到京兆尹,要买下靠近京郊庄子上那几座矮山。京兆尹虽然疑惑她干嘛要买山头,因为那几座山头想开荒有些难度。不过既然福德郡主要买,他就派人去大概量了几个面积。四个不大的山头,大概一千多亩,以二千两的价格,卖给了陆元元。陆元元拿到地契,志得意满。正好邓庄头送来了挑选出来的枇杷,还有枇杷籽,陆元元当晚就去空间,把枇杷籽种用灵池水泡起来。第二天,就把枇杷籽种了下去。过了两天,就看到枇杷籽发芽了,小小的幼苗破土而出。陆元元看着一大片枇杷苗,满心欢喜,期待这些幼苗长大,这都是钱啊!虽然这些幼苗长大结果还要好几年,不过很快就有能赚钱的事情来了。顾铮派人押送的桃子,陆续到了,有三百多筐,一筐五十几斤。看得出来,这些桃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虽然不如后世改良过的桃子看着漂亮,不过也还不错。每个桃子都有婴儿拳头大,半边红扑扑的。陆元元吃了一个,脆脆的,有些酸,不过也很好吃。陆元元给各府送信,大量桃子上市,欲购从速。这个时节,本来是大量水果上市的时候,不过除了一些京郊有庄子,特意种了水果的,才有果子吃,大多数人想吃果子,还是有些困难的。一般的农户家,轻易不栽种果树,大多数果子,都是野果子。郡主府这般精挑细选出来的桃子,还是很受欢迎的。一万多斤果子,很快被一抢而空。陆元元把卖桃子的钱,都换成铜板,用箱子密封,派了府里的护卫,送去了蒲城,交给顾铮。至于顾铮怎么分配这些钱,她就不管了。十天后,回去收庄稼的人,陆续都回来了。不得不说,抢收庄稼真是个辛苦活,回来的人竟然都瘦了半圈。陆元元让人把工地上的饭食,量又加了两成,尽管都是粗粮黑面,为的就是让大家能吃饱。工人们都感动的热泪盈眶。有菜有肉的饭食,还管饱,他们以往过年吃的都没有这么好。更不要说,每十天还有一顿白面包子,或者大米饭,或者细面面条,给大家伙儿改善伙食。“郡主真是菩萨转世,对咱们这些老百姓真是好啊!”,!“那是,我回去给家里人说了,我在这里干活一点都不累,还能吃这么好的饭食,家里人还不相信!”“可不是咋地?没有亲身经历过,搁谁谁信?我没来这里干活之前,我也不信!”“行了行了,都赶紧吃,吃完了赶紧干活去,郡主把咱们当人看,咱们可不能不知好歹!”“对,赶紧吃饭,今儿个我可是吃了五块肉呢!”“我也吃了五块肉……”“我吃了三碗米饭!”“我吃了四碗……”“嗳,我说你们,可悠着点呐,差不多就行了,可别把肚子撑破了,等会还要干活呢!”“就是,让我说你们啥好,真是饭桶……”“哈哈哈~”工地上一片欢声笑语,大笑声直入云霄。不得不说,人心向善,一切都是美好的。能有一份好的活计,吃得饱睡得好,又能按时拿到钱,还没有人跟在后面打骂,工地上的气氛,可是和谐的不得了。谁都不愿意失去这份工作,干活积极还非常认真。两个城区的工程进度,每天都有变化。在冬季来临之际,竟然完成了一半左右。陆元元视察之后,也非常高兴,本来她还计划要三年才完工呢!按照这个速度,明年秋天,所有的工程都能结束。尽管东洲的天冷的迟,可是冬天终究还是来了。陆元元给工人们结清了工钱,放了假,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再开工。所有的工人,都恋恋不舍的离去。谁能想到,本来是出来打工的,早就做好了要脱一层皮的打算,可是在这里干了大半年活,大家竟然还养了一身膘回去,真是意外的收获!那些住在郡主府后面的灾民,陆元元也问了他们的意见。是拿着工钱回去家乡,还是继续留在郡主府。大家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都想留下了。在哪里生活都是生活,这一年来,可是他们这辈子过的最踏实的日子。他们愿意跟着郡主干。“好,既然大家都愿意留下了,那话我就说清楚了……”陆元元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大家。以后愿意跟着三林跑商的,就跟着跑商,愿意在八宝楼工作的,也可以经过培训之后上岗,愿意在小吃街开店的,也可以一展所长,当个小老板,以后公交路线开通了,也需要不少人。还有开发区建好后,也需要清洁工,管理员,老人也可以去马场喂马。总之,只要你愿意,想在京城生活下去,完全没有问题。只要开发区在,八宝楼在,所有人都有饭吃,自己还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在京城落户。八百多个灾民,一百多个家庭,对陆元元感激涕零,发誓一定要跟着郡主好好干。陆元元暂时把他们,先安排在了修建起来的员工宿舍里。等以后工程结束,再重新安排他们的住处。陆青山,二林三林忙了一年,也终于能歇一口气了。朝堂之上,去宁州和嘉兴府赈灾的夏明渊也回京复命,在朝会上禀明了赈灾事宜。“皇上,微臣幸不辱命,此次赈灾,……”总之就是朝廷赈灾及时,免去了两府老百姓逃荒之苦。大兴水利,老百姓也填饱了肚子。大司空带着人,寻找水源,尽最大的努力,让老百姓能吃到到水。挖沟修渠,加固堤坝,把江河里的水引去了两府,解决了干旱问题。秋收之后,夏明渊派人带着陆元元的手书,去了临川县。张大人看到手书,只能大开官仓,让钦差大臣拉走了临川县一年所收的赋税。看着空荡荡的官仓,张大人可惜的直跺脚。不知道郡主大人是怎么想的,竟然把粮食全捐献给了朝廷。这可是临川县一年的税收啊!也是临川县大灾之后,第一次收的赋税,郡主怎么舍得?反正他是舍不得!这可是自他来临川县上任几年,第一次把官仓收满,结果还没有捂热乎,又空荡荡的了。这往后一年,要是临川县再发生点什么事,可咋整?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只能听命行事。:()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