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便是十二岁出阁,在长安城开府。
通常来说,出阁之后,就要前往封地赴任。
然而太宗皇帝时期,李恪在长安待到十八岁,才前往赴任。
李泰更是一直待在长安,几乎不用前往封地赴任,最终导致野心膨胀,
与李承干争夺太子。
因李泰的缘故,太宗也认识到皇子在长安待太久,未必是好事,便定下规矩,所有皇子必须在十六岁之前离开长安。
换句话说,皇子们能独立待在长安的时间,也就是出阁与就藩之间的几年。
李忠身为长子,便是十二岁出阁,以他为模版,上奏让李孝出阁,群臣都不会反对,皇帝应该也会同意。
萧嗣业自光闪动,已经明白了王福时的想法,道:「你是想利用许土出阁之事做文章,晋升郑御女的位份?」
王福时道:「不错。」
李忠当初出阁,便让他生母普升为九嫔。
虽说这中间有皇帝补偿李忠被废去太子的原因,若是能形成常例,将来李廉出阁,便也有操作馀地。
这便是王福时说的好处。
萧嗣业凝目思索了一会,缓缓道:「关键还是圣人的态度。」
王福时叹道:「我也知道,但如何才能知道圣人的态度呢?」
萧嗣业想了想,道:「最好让杨御女和郑御女,都见上圣人一面,你我上奏时,才更有把握。」
王福时露出之色。
若筹划让两女见皇帝,便是有进无退之局,稍有不慎,两女不仅不能升位份,反会被打入掖庭宫。
萧嗣业淡淡道:「王兄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我倒可以相助。」
太原王氏如今在朝堂的力量非常薄弱,王福时这个太常博土,也只有从七品官职。
若不能得萧嗣业这个三品大员相助,群臣那一关都过不去。
他深吸一口气,道:(「好,我会尽力筹划此事。」
随着临近六月,春光渐渐远去,空气一日比一日燥热。
长乐门外的甬道上,一名小内侍快步急行。
他并不穿过长乐门,一路向东,很快来到太极宫最靠东的一扇大门。
此门名为永春门,再往东就是东宫,是内侍宫人们最常走的一扇门。
太极宫内的每一扇大宫门附近,都会有一座日。
小内侍瞧见日上的刻度后,发现已到了申时,崇文馆已经下学,又加快了脚步,几乎快跑起来了。
「完了,三殿下下学后看不到我,肯定会非常焦急!」小内侍心想。
此人正是李勇身边的贴身内侍小顺子。
小顺子一路快跑,从通训门进入东宫,很快来到崇文馆。
朝着文堂外的走廊看去,只见学子们已经下学,游目四顾,很快在一根廊下发现李勇。
他正在和王勃说着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