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的角度来看,吐蕃的地理位置不错,盘踞高地,周边似乎也没有特别强大的敌人。
其实通过这张舆图就会发现,大唐四面环敌,吐蕃其实也一样。
西南的天竺,东南的六诏,西北的大食,东北的大唐,将吐蕃围在中间。
吐蕃原本正处于高速上升时期,因被大唐强行阻碍吞并吐谷浑的战略,选择向大食臣服,便是为了战略收缩。
大唐他惹不起。
有大唐庇护,西羌诸部他暂时也啃不动,目光便盯上了天竺和六诏。
天竺只是一个地名,汉朝时期,被称为身毒,那里如今处于分裂状态,有三十多个国家。
这次参与会议的除了军方几位最层将领之外,还有一人,鸿胪寺主簿王玄策!
要想对付吐蕃,联手吐蕃周围的国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故而李治把他也喊过来,好让他向诸将讲解一下天竺情况。
李治先将吐蕃派遣细作的事与诸将说了,目光在诸将身上环视一圈。
「情况就是这样,禄东赞时期,吐蕃就并非真心臣服大唐,吐谷浑之战也说明这点,诸卿可有什么对付吐蕃的良策?」
薛仁贵道:「陛下,臣与李宾就谈论过此事,她说吐蕃在东南方向,修筑十多座堡垒关隘防御,想要强攻,并不容易。」
李治点点头,道:「吐蕃军力不弱,国中也有能人坐镇。眼下强攻,确非善策。」
苏定方说道:「陛下,臣以为吐蕃各部刚合不久,并不稳定,可采取四面合围之策,分散其兵力,再派一支精锐之师,直插都城,只要攻占都城,火烧王宫,吐蕃必定再次分裂!」
李治道:「如何四面合围呢?」
苏定方道:六诏丶天竺诸国,既然派使节来长安,请大唐庇佑,可趁此良机,令其在边境陈列重兵,再联系诸羌各部,也让他们做出进攻态势,吸引吐蕃分兵。臣再率一支人马,从安西出发,
经乌海,直奔吐蕃都城,一战可定!」
李治沉吟不语。
苏定方小看了吐蕃的地形优势,不明白高原反应的严重影响。
倘若重蹈薛仁贵在大非川的覆辙,将对大唐威名,造成沉重打击。
李见皇帝久久不说话,便知道他不喜欢这个战略,当即提出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听说吐蕃赞普年纪幼小,权臣禄东赞把持朝政,可效仿长孙晟分裂突厥之策,离间吐蕃君臣。」
李治心中一动,目光看向程知节和尉迟恭。
「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程知节道:「吐蕃人敢派细作来长安,咱们也可派细作去吐蕃,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臣同意英国公的意见。」
尉迟恭心中其实更赞同苏定方的法子,不过他也瞧出皇帝不喜,便道:「老臣也附议英国公的办法。」
李治点了点头。
武则天时期,郭元振就是用的反间计,杀死钦陵。
吐蕃自松赞干布死后,就一直有君弱臣强的局面,正适合使用反间计。
奇计需要正谋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