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长孙无忌最后的蹈舞礼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谁能想到,先帝竟留了这样一份遗旨。
更没想到韩瑷丶来济等人,拿着这道旨意,想要劝皇帝废后。
尉迟恭大步出列,道:「赵国公,某没读过几本书,都知那长生道法之说,皆荒诞不堪。先帝因病痛折磨,难以明事,才留下此诏。你该深藏家中,怎能拿给陛下看呢?」
长孙无忌低着头,一言不发。
许敬宗叹道:「记得当年王玄策带回天竺方士时,长孙公也极力反对,后来还将王玄策一贬再贬,如今怎么又变了一番态度?」
群臣之间相互打着眼色,暗暗交流着。
先帝遗旨这种东西,全看皇帝的权威。
皇帝权威正隆,随便找些理由,就可以轻易蒙混过去。
如今长孙无忌再无法跟皇权抗衡,纵然李治并未质疑遗旨真假,一样可以不予理会。
所以长孙无忌非常清楚,自己已无力抗衡,只有请罪一条路。
如辛茂将等关陇核心成员,此情况下,原本应该帮他说话。
然而刚才在承天门外时,长孙无忌已嘱咐众人,不要在朝堂上为他求情,故而这些人只能口不言。
不少人甚至庆幸,长孙无忌留下这样一个瞩托。
至于山东丶江南世族的官员,在长孙无忌致仕后,便鲜与他来往,这时更不会为他触怒皇帝。
有尉迟恭丶许敬宗带头,一时间,不少曾经受到关陇集团打压过的官员,开始走出来,对长孙无忌冷嘲热讽。
「赵国公,您是编撰永徽律的人,怎能相信那种东西呢?」
「您既已致仕,为何还要干涉朝堂之事,哼,这不是越吗?」
「武皇后已当上皇后一年有馀,您现在拿出来,有点不合时宜吧?」
长孙无忌低头垂目,一言不发,默默承受着众人的冷语。
于志宁望着长孙无忌受此屈辱,心中竟多了几分兔死狐悲的苍凉之感。
清流之中,刘仁轨一言不发,上官仪脸色凝重,徐孝德也不愿干落井下石的事。
故而一众清流官员们,倒并未参与到攻击长孙无忌的队伍里。
李治忽然朝李贞看了一眼。
李贞会意,大步出列,沉声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李治道:「讲。」
李贞道:「臣要弹劾长孙无忌,当年在处置房遗爱谋反案时,公报私仇,将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吴王李恪,也牵扯其中!」
群臣听完后,皆悚然一惊,本以为今日朝堂已有好大一场变故。
没想到,越王李贞借着长孙无忌被讯问的时候,将吴王李恪的事也拿出来,想为李恪翻案。
群臣各自归席,都没有做声,暗中观察着皇帝表情,以及局势变化。
大家都知道李恪是含冤受死,然而此事毕竟是皇帝同意的,谁也不知皇帝会是什么态度。
李治缓缓道:「越王,你说李恪是被冤枉,可有证据?」
众臣一见李治如此问,就知他提前和李贞商量过此事,不然不会如此平静,
既然如此,翻案之事,皇帝也是许可的,原本想要劝阻之人,都按住了心中想法。
这其中就包括宰相崔敦礼。
当年长孙无忌处置李恪时,皇帝曾试图想保住李恪性命。
当时长孙无忌权威极盛,崔敦礼只能偏向长孙无忌,出言劝阻皇帝,最终导致李恪冤死。
李贞沉声道:「陛下,当年房遗爱谋反时,被关大理狱,由长孙无忌主审。长孙无忌命手下卫士孙荣,找上两名洛阳人,将他们关入大理狱,与房遗爱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