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宫墙之外
武媚娘怀孕之后,日子又回到了当初怀李显的时候。
李治每天上午都会过来陪她一会。
因为杨夫人年纪大了,出入宫廷不便,武媚娘向李治请旨,让武如意代替胎教,李治欣然同意。
这日上午,李治过来时,武家姊妹正在说话,旁边还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正是贺兰敏柔。
李治坐在武媚娘旁边,听着武如意说一些长安城的趣事,贺兰敏柔偶尔也会插两句嘴。
深宫就像一面高墙,将宫内和宫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在李治印象中,李忠和李吉都还只是小孩子,平日入宫时,李治也只会考问一下他们的功课,并不清楚他们别的事情。
从武如意口中,李治才发现两人有着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一面。
两人才刚满十六岁,竟然在长安城非常有名了。
李忠出名是因为他的孝。
每隔三天,他就会入宫拜见刘充媛,风雨无阻,从无间断。
这位大皇子对娘舅家也非常关照,时常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李治仔细想想,李忠确实是向自己请安最勤的皇子,只是自己平日太忙,根本没有注意。
依稀记得,李忠刚开府时,殴打两名老师,导致名声很差。
当时还有很多官员上奏弹劾他,希望李治对他加强管教。
不过自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陈王其实对老师非常尊敬,老师生病还会亲自去看望。
不知不觉间,风评已悄然扭转。
唐人重视孝道,李忠身份高贵,却能恪守孝道,也不仗势欺人,故而很得长安民众喜爱。
与李忠相比,李吉出名,却是凭着音律。
他小小年纪,已能演奏十几种乐器,水准都很高,府中也养了很多音律大家为清客。
在这些清客的宣传下,小吴王颇有风雅之名。
再加上他与李忠关系密切,形影不离,名声相互加成下,两人都成为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
听起来,似乎这两小子都成长的不错,李治颇感欣慰。
可继续听下来,李治突然又觉得,武如意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
因为在她口中,贺兰敏之竟然也有不错的名声,什么文武双全,风流之类的,很受长安百姓的追捧。
无论真假,听她们说起这些事,倒也新鲜有趣,李治便笑吟吟的坐在旁边听着。
王伏胜对这些就没有多大兴趣了。
他站在大殿角落,目光时不时的看向门口,没多久,便看到一名内侍来到门口,朝他直打眼色。
王伏胜悄悄离开了内殿,来到门外,朝那名内侍道:「秦少监来了吗?」
那内侍道:「秦少监去了内侍监衙房,请您过去见他。」
太极宫内侍上万,敢让王伏胜这个内侍大监过去见面的人,整个后宫,
也只有秦少监一人了。
连张多海最嚣张的时候,也不敢这么做。
王伏胜却并未露出不悦之色,朝几名内侍吩咐了一句后,迈步朝着内侍监而去。
秦少监是后宫中年纪最大的内侍。
王伏胜入宫时,他便是太宗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地位仅次于内侍大监张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