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想帮李恪讨回公道,却也不愿打皇帝的脸,站在原地,皱眉不语。
李治忽然朝李看了一眼。
李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快步出列。
「陛下,赵国公是当朝国舅,确有大功在身,由您处置,稍有不慎,恐引天下人非议。老臣以为,不如将赵国公交由先帝处置。」
群臣听完后,都是一愣,心道:「先帝已死,如何交给先帝处置?难道是处死他,送他去见先帝?」
李治却知李并非此意,问道:「如何交由先帝处置?」
李道:「可按照于相的提议,将赵国公削职为民,然后罚他守昭陵,为先帝守灵,如此便可由先帝决断了。」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也好,为免天下人非议,就按照李卿之言处置吧。」
长孙无忌听到此处,俯首下拜,
「老臣多谢陛下恩典。」
朝会之后,长孙无忌正要前往吏部上交鱼符,王伏胜却拦住了他,说道:「长孙公,陛下要见您,请随我来吧。」
长孙无忌转头朝长孙冲丶韩瑷等人说道:「你们先走吧,不必等老夫。」跟着王伏胜离去。
长孙无忌跟着王伏胜一路向东,很快来到东宫,丽正殿。
「长孙公,进去吧,陛下在殿内等您。」王伏胜轻声道。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推开殿门,走入殿中。
丽正殿的格局和甘露殿很像,只不过要小上一号,无论是殿阁大小,还是桌案椅子。
李治就坐在那张小一号的桌案后,凝望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凝望着他,缓缓道:「九郎,你能免老夫一死,又再见老夫一面,老夫很感激。是老夫没遵守约定,咎由自取。」
他此时卸去所有负担,再无拘束,态度也发生改变,恢复成废王立武之前,与李治说话的态度李治叹道:「朕何尝不明白,元舅是为子孙所累。」
长孙无忌缓缓道:「这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老夫不说,你也应该明白。」
李治点点头,知道他指的是武媚娘。
长孙无忌沉声道:「九郎,你登基之后,长进很大,锐意进取,却又不失沉稳,颇有先帝风范,老夫再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只有一点,你定要注意身体!」
李治默然不语。
长孙无忌这句话虽没提到武媚娘,却依然剑指武媚娘。
他是担心自己死后,无人能制住她。
这一点李治又怎需他提醒,缓缓道:「朕记下了。」
长孙无忌微笑道:「那便好,李那番话,是你让他说的吧,你总算给舅舅找了个好去处,老夫可以安心陪伴先帝和你母亲了。」
李治道:「表兄身上的佛珠,我看到了,舅舅的意思我也明白,我会将他贬到江南道,担任一县令。」
长孙无忌感慨道:「他肚子那点东西,也就能治理一个县了,你安排的很好。」
李治道:「您书房里的那些书,我都会派人送到昭陵,并且会传旨守陵令,配合您编书。」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道雾气,他沉默了良久,说道:「九郎,这可能是舅舅最后一次与你见面,让我再教你一次蹈舞吧。」
语毕,他后退几步,微微屈身,抬起双手,以很慢的动作摆动着身躯,跳的竟是秦王破阵曲。
这是李世民亲自编的舞蹈,也是他最喜欢的舞蹈,长孙无忌同样擅长此舞。
当年长孙无忌为了扶持李治上位,尽心教授他秦王破阵曲。
只可惜李治身体柔弱,并无舞蹈天份。
长孙无忌就一遍一遍的耐心教导,还创出这种慢舞,终于让李治学会。
虽然这对李治来说,只是一段记忆,然而望着苍老的长孙无忌跳此慢舞,他心中还是多了几分感慨。
长孙无忌一曲跳完,朝李治拱了拱手,转身大步离去。
李治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微微弯腰,拱手行了一个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