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轻轻道:「九郎,你是天子,必定得到上天护佑,何不去泰山封禅,
向天地祷告,也许你的风疾就能痊愈了呢?」
李治道:「你让朕封禅泰山?」
武媚娘忙道:「妾身只是提议,纵然无用也无妨,也能彰显大唐之威,若真能治愈头疾,岂不是好?」
李治沉声道:「媚娘,封禅这种事,劳民伤财,可并不是无用也无妨。」
武媚娘低下头,道:「妾身只是————」
李治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你关心朕的身子,不过神佛之事信不得,能够相信的只有孙神医。」
武媚娘低声道:「妾身知道了。」
次日清晨,李治丶武媚娘和李弘三人在立政殿用膳。
李治警了一眼安静用饭的李弘,忽然道:「弘儿,最近可一直在踢鞠球?
,
李弘忙放下碗筷,拱手道:「回父亲,每月三次的鞠学,孩儿从未落下,
自觉颇有长进。」
武媚娘笑道:「这孩子不仅在练习鞠,还开始学习弓箭,射术也似模似样了。」
李治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十分重视李弘的身体,当即道:「待会吃完后,
射给我瞧瞧。」
膳后,李弘站在树前两丈开外,用一柄特制小弓,连射三箭,全部射中挂在树上的靶心。
李治点了点头,道:「不错,以后继续保持,朕就是小时候没注意锻炼,身子骨太弱,头疾才早早发作。」
武媚娘听到此话,心中一惊,暗道:「九郎应该是担心弘儿也有天疾,才一直让他锻炼身体。」
离开立政殿后,李治回到甘露殿,刚来到后殿,便有一名内侍过来通传,说鸿胪寺卿戴至德求见。
李治来到正殿,命人传戴至德入殿。
叙礼毕,戴至德道:「陛下,倭国又派来了使节团,希望和永徽四年一样,
留在长安,学习我大唐礼仪。」
李治皱了皱眉,翻动着永徽四年的记忆,这才知道倭国遣唐使已经来过大唐两次了。
一次是贞观四年,一次便是永徽四年。
「你觉得可以同意此事吗?」他问。
戴至德见李治表情,隐隐觉得皇帝态度有变,小心翼翼道:「陛下,永徽四年,他们就来过一次,其中还有一位道昭和尚,拜师玄奘法师为师,学了三年佛法,去年才回倭国。」
李治冷淡道:「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朕问的是现在,你觉得此事可行吗?」
皇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按理来说,戴至德应该立刻顺着皇帝的意思,
拒绝他们。
然而倭人这次来唐的经历,非常坎坷,让戴至德生出一起侧隐之心。
「陛下,那些倭人心慕我大唐礼仪,为来大唐,漂流到一座岛上,使节被岛上蛮人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