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颖皱眉问道。
“京东在于原来的核心业务3C类产品(电脑,手机,电视,数码类产品)竞争压力加大,利润很薄,在加上京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必须依靠新兴业务来扩大规模。”安迪边揉握着李颖的玉手,边含笑分析道。
“刘强东这是试图通过品类扩张,来分散其在电子数码类产品上游供应链控制力弱的风险。从长远来看,靠电子数码类产品销售起家的京东,必须在3C类产品之外切入更有渠道控制力的产品,来支撑起刘强东要做天朝亚马逊的梦想。
电子数码类产品由于一直采用渠道代理制,这种特质让以电子数码类产品起家的京东与当当对图书业的控制力相比较,就弱了很多。
另一方面是因为库巴,易购,易迅等平台的重重包围,让电子数码类产品供应商有了更多选择,在网上渠道不再唯京东马首是瞻,而这些竞争对手无一例外的背靠大山,身家显赫。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价格战还将在电子数码类产品和图书两个重点领域持续上演。而且,刘强东确实也需要用好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来向我们这些资本方讲述一个更好听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强东也就必须在电子数码类业务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扩大收入和利润。”
安迪看到李颖凝眉认真的听着,并点着头,笑着继续说道:“……品类的扩张和规模的上升,实质上都是零售商在寻求反向控制供应链的可能性,只有这样,零售商才能保证自己合理的利润。强势的零售企业会将自己的控制力渗透到产品的设计,生产环节,以体现自己对上游的掌控能力。就天朝而言比如,国美和苏宁,它们就会买断一些家电品类来独家销售,在美国,亚马逊也是这样做的,很多大品牌都会与它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通过亚马逊来发布新产品,甚至推出针对亚马逊的特卖产品。
不过,你要告诉刘强东,除了对上游供应链反向控制的加强外,我希望京东进一步加强对中游物流环节的控制,来打造另一个“利润中心”。”
“嗯,目前京东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工建设的仓储中心多达6个。去年,京东对物流的新计划更多地停留在与政府部门的土地使用权谈判上面,今年和明年会是真正花钱的两年。”李颖轻嗯一声表示明白,然后看着安迪继续说道:“除了在后端不断加大仓储中心数量和仓储面积,京东在前端也正扩大配送队伍。京东甚至正在逐步渗透到物流的中间环节,干线运输领域。刘强东跟我说,京东已经有了仓储,分拨中心和最后一公里配送,仅缺少一个环节,干支线运输!
说实话,我并不怎么认同他的这个决定,不过,我也没有干涉,只是警告他,如果京东要坐干线运输,那么京东将成为天朝互联网行业最苦最累的一家公司!”
“呵呵,确实如此,上中下游全靠自己做,不苦不累才有鬼。”安迪也失笑着说道,不过,他也不在意刘强东这个决定,毕竟,他知道京东成功了,再说,又不是他苦,累。
李颖接着颇有点无奈的说道:“听完我的警告后,刘强东却根本不在乎,跟我说,一旦京东有能力肩挑物流服务链条里面的上中下游,用户体验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当供应链响应速度变得更快之后,“211限时达”服务就能覆盖到更多的地区。他还说,目前类似于大家电这一类体积大,配送难度高的产品,京东更多的是选择第三方物流来配送。他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能够将大家电交由自己的物流体系来配送,并争取在全国的主要城市都能做到大家电配送的“211限时达”服务标准。”
“看来,刘强东这次是去亚马逊是真的收获很大,他这是准备做一个类似贝索斯的飞轮啊。”安迪微笑着感叹道。
“嗯,确实是这样。”李颖无奈的说道。
所谓的亚马逊飞轮,就是其起点就是客户体验,这是指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的一个良性循环。
当客户体验更好的时候,流量自然会增加,更多的流量会吸引卖家来网上卖东西,这样消费者就有了更多更丰富的选品,以及获得更方便的服务,这也将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随着飞轮的不断成长,运营成本会被分摊,成本结构将会更加合理可以将省下来的钱返还给消费者,以形成低价,这也是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颖继续说道:“现阶段来看,物流显然是刘强东认为的京东飞轮运转的支点。刘强东认为,一旦京东的规模效应起来之后,其在物流方面的巨大成本不但会逐步降低,甚至有可能让物流资产成为京东继体验中心之后的又一个利润中心。”
“京东可以像亚马逊一样,向其他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出租物流服务。”。
“看来,刘强东对于亚马逊的研究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可以说研究的很透彻。在上世纪90年代,亚马逊的物流执行成本也一度占到总成本的百分子二十,并处于长期亏损状态。然而,随着亚马逊对于仓储体系的多年苦心经营,以及对于第三方物流整合能力的提升,其物流成本不断下降。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销售规模的扩张,降低了订单执行的固定成本,而其他业务的扩展,则弥补了净物流成本的上升。对物流强大的整合能力成为亚马逊成为全球电商标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安迪认可的说道。
不过,李颖却皱眉摇头说道:“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作为京东竞争对手的其他购物平台都会有自己销售数据安全方面的考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销售数据交给京东?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京东的物流能力尚不能满足自己订单的增长速度。
我理解刘强东的想法,学习亚马逊没错,但是也不能不切实际的照单全学,在我看来,相比亚马逊,京东欠缺了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技术驱动!
要知道,亚马逊是一家零售公司,也可以是一家物流整合公司,但它更是一家数据公司!
这次去亚马逊,我发现,技术已经成为客户需求和业务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无论是零售,供应链还是仓储物流等业务系统,都是由贝索斯称之为智慧,充满激情,勤奋的那帮工程师们研发的,这些IT系统支撑着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
使得亚马逊不仅能够根据销售数据来预测销售趋势的变化,以帮助商家增加销量,还能准确预测顾客的喜好,从而在下次购物前推送他可能心仪的商品。
在看看京东,对京东来说,技术能力恰恰成为其高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京东更多的是将资源投入到电子商务的“商务”环节,驱动京东业务增长的动力是渠道和物流,而不是技术。但技术和数据运营能力恰恰是B2C零售企业规模化最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一家电商公司内功的地方。技术短板已经成为京东致命弱点……”
说到这里,安迪也是不由的皱起了眉头,李颖所说的却是是京东的致命问题所在,不得不说,在对技术上的投入和重视方面,马云却是比其它的业界同行们做的要好太多。
“在京东发展的初期,整个信息系统代码是由刘强东自己亲自编写出来的,确实,这个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撑着京东的发展,但是,谁能想到,到如今,刘强东依然亲自参与信息部门的管理工作。要知道,随着销售规模的日益扩大,昔日的这套做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京东业务高速增长的需要。
之前,我已经多次跟他说过,告诉他,京东的信息技术需要交由更专业的人才去处理。
或许是他对投资人本能的抱有防备之心,每一次都敷衍了事,不过好在,这次美国之行后,他已经意识到了,跟我讨论过。
我告诉他,天朝互联网零售行业的竞争未来将从市场驱动阶段进入技术驱动阶段,决定未来10年互联网零售企业命运的将不再只是渠道的优劣,价格的高低和服务的好坏,底层技术的可靠性,扩展性,稳定性,以及对新技术的研发、吸收和利用,将构成新的成长动力和竞争力。
我还告诉他,要向你学习,不能做一个单纯的CEO,不能只从生意,竞争的角度看问题,要更多的站在整体的高度,看战略,布局。在高速行驶的快车道上,领导人保持清晰的视野和清醒的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哈哈哈哈……”听到最后,安迪开心的大笑起来,伸手把李颖揽入怀里,挑眉调戏道:“亲爱的,原来我在你心中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啊。”
看到安迪那副得意的模样,李颖没好气的笑着妩媚白了一眼,然后皱眉讨厌的伸手挡住安迪的狼吻,娇嗔道:“别闹,说正事呢。”
“呵呵,好,好,说正事。”安迪没有勉强,笑着妥协道:“你说的没错,对于京东而言,刘强东的所有想法,是一个很大,很长远的布局。但对于我们资本方来说,投入这么大,却迟迟不见盈利,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京东迎来收获期的那一天,所以,告诉刘强东,三年,我再给他三年的发展时间,三年后,京东必须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