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想引起大家的不满,逼赵家人以后敞开大门,这样他就能找机会进去看一看了。
没想到他的话不仅没有引起大家的共鸣,反而自己被说了一通,那人顿时就自闭了。
被众人挤兑的人不知道,不是大家不好奇赵家的四合院,而是赵家人一看就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别看赵奶奶和赵爷爷在摆摊,平时也跟大家聊天,可看他们一家的衣着和气质,明显和大家有一定区别。
为了不让赵家人厌恶他们,所以众人就收起了自己的好奇心。特别是家中有适龄女儿的人家,更是不敢惹赵家人讨厌了。
赵想他们回到家,赵爷爷带着儿子和翟民,正给翟新打书架。
“爷爷,我们回来了。”
赵想进门就喊人。
“好好,回来就好。”
赵爷爷看到孙子,脸上笑开了花,不过手上的动作也不停。
书架已经打好了,现在就差上漆了。
“阿新,要红漆还是清漆?”
上漆前,翟民问儿子。
“要清漆。”
翟新选择了和弟弟一样清漆。
“好。”
翟民立即把清漆拿出来,开始往原木书架上刷起来。
刷好漆的书架暂时还不能用,要在通风的地方摆上一阵子,等味道散了再搬回房间。
赵想的书架都是这么做的,翟新的书架做好后,也都搬去和赵想的书架放在一块散味。
倒座房的屋檐下,摆了一片书架。
赵想的最多,翟新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一个。
不过翟新没有认为自己是被忽略了,平时大家对他们兄弟都是一样的。而且他的书没有弟弟多,所以弟弟的书架多几个也是正常的。
赵想的书房和房间,都快被书堆满了。
他在老家收集的书和字画这些,都用邮寄的方式寄到了首都。他们在四合院住下后,把这些东西全部拆开来,一般没有太大价值地摆在了赵想的书房。
就这样字画也装了两个箱子,还有几书架的书。
来到京城后,赵想也有意识地收集书籍字画。
珍贵的都妥善保管起来,回头捐给国家。一般的照样自家留着,就挂在家里。
书籍也是一样,医书全部抄写一份,原本以后都是要捐出去的。
张百草也抄了一份,留给自家做为传承。
他现在正慢慢接受徒弟的思想,虽然还没有开口说把自家的医书捐上去,但是他也答应了多收几个徒弟。
赵想现在已经可以看一些小病痛了,张百草也不需要时时刻刻盯着大徒弟。
以后收的徒弟,肯定不会和赵想一样没半点基础,可能后面收的徒弟在医术上比大徒弟还要好。
可大弟子就是大弟子,和后面收的还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