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清回屋后,李老头跟着过来。“明清,你快看看电视怎么回事,哧哧喇喇,看不见人也听不见声音,不会是被我戳记坏了吧?”“哪那么容易坏,我给看看。”侧身一看,后面的天线掉了。“爹,是天线掉了。”“那咋整,得去修吗?”“不用修,一按就安上了。”听到这话李老头松了一口气。李老婆子道:“前两天来上门收电费的,整个村里咱们家用的电费最多,可把我心疼坏了,我看以后就只听收音机好了,省钱,除了看不见人是一样的。”“哪有有电视不看的,花不了几个钱。”“不仅我被吓到了,就连村里人都不好意思来看电视了。”李老头一想还真是这样。之前天还没黑家里就来不少人等着看电视。这两天倒是没几个人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李明利笑着道:“娘,电费确实用不了多少。”“话可不是这么说,积少成多,闲着没事唠唠嗑就行。”“我们哥几个给平摊电费。”李老婆子更不乐意了。电费还是能交的起的,只是舍不得。“你们自己挣钱自己留着,向东他们可是长大了,眼看着要说媳妇了。”李明清听见这话笑了笑。太未雨绸缪了。才多大啊。张梨花道:“娘,我和明利正努力呢。今年明利的工资涨了不少,我的工资也涨了点。”“真是好啊,我也想去端铁饭碗。”杨大丫一脸羡慕。“正想和你说这个事,纺织厂招工,你和二弟妹去试试。”“真的啊,大嫂,你可得好好教教我们。”“这是自然,蛮简单,一点也不费脑子,就是手艺活。”李丽珠站在一旁乐呵呵的。没想到她还能有这机会。今年秋收看来可以不用下地干活了。李老头和李老婆子心里不是一般的高兴。能当工人谁想在村里下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牛棚的毕大叔和苗大婶过来。自从孔老和宋大叔被接回首都,他们在村里的日子过的蛮不错的。起码能在村里随意走动。乡亲们也不像之前对他们避之不及。“来,快进来坐。”“不用,就是听说你来了来和你说点事。”“什么事啊?”李明清拿了两个凳子出来问道。“孔老前几天来信了,说我们下个月要回去,你现在在县城上班,不是天天能见着,特地来和你说一声,这些年要不是你时不时的帮助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说这话就客气了,家里几个孩子可是跟着你们学了不少。”“也多亏了妞妞他们,要不然只有我们两个人也是闲着没事,有这几个孩子时不时的过来倒是热闹了不少。”他们把妞妞和小宏小哲当亲孙子孙女一样疼。妞妞端着脆枣出来。“毕爷爷,苗奶奶,吃个大红枣,可甜了。”“那我们可得好好尝尝。”“家里还有不少,等会给你们装一些带走。”“不用,尝尝就行了。”李明清进屋给装了小半袋。空间里的枣树被沉甸甸的红枣压弯了枝。他摘了一大筐子放在家里。李老婆子正在装袋。毕大叔道:“不管什么你带来的东西味道总是最好的,看看这水灵灵的大红枣,一看就甜滋滋的。”“是啊,在村里吃了不少好东西。”以前他们在首都也算有头有脸,但吃的可没李明清带来的好。真要是回去可得馋在村里的这一口。李明清笑着道:“到时候要是想吃就写信,给邮寄过去。”“瞧你这话说的,那也应该我们给你邮寄。”这么长时间哪能时时占便宜。他们可是受了你家不少照顾。两人坐了半个小时就打算走,得回去喂牛。过两天秋收牛可是主力军。出门的时候正巧碰见周京立拿着背着柴火路过。他一看见苗大婶和毕大叔笑着道:“来李家串门吗?”“对,这是去后山捡柴了?”“过两天就要忙起来,多捡些柴火好做饭。”李明清听着周京立说话。一段时间不见怎么这么好说话。以前他可是怼天怼地,看谁都不顺眼。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叔,婶,等回去以后可别忘了我啊,要是有关于知青方面的消息可别忘了我和说。”“这事我们还真说不准。”“没事,要是有消息别忘了给我捎个信。”苗大婶场面话道:“到时候再看。”“好嘞,那我先走了。”周京立说完担着柴火走了。李明清联系前因后果就知道为啥周京立这么好说话了。肯定是知道苗大婶他们要回首都才来搭话。以前没见他和牛棚的人说过话,甚至说起牛棚的人还格外的嫌弃。,!现在有事求人倒是说的怪好。苗大婶叹气,“周知青自从知道我们要走,就时不时的来牛棚说说话,顺带问问我们回首都以后的事。”“看来他是想回城想疯了,还得个三四年。”他无意中的一句话,毕大叔听进去了。毕竟之前李明清说过他们能重新回城,这不就恰好回去了。看来还有三四年知青真的能回去。只不过这事他是不会和别人说的。万一被有心人知道可能要乱套。说不定李明清只是碰巧碰上而已。两人离开后,周京立又过来了。一起过来的还有于怀智。两人是在半道上碰到的。“明清,苗大婶他们呢?”周京立问道。“回去了,有事直接去牛棚找他们吧。”“真是没想到啊,明清,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有这一天,所以才和牛棚的人搞好关系,他们都回首都对你的好处可不是一点半点。”于怀智觉得他这话说的可太奇怪了。“看你这话说的,这事怎么可能知道。看看周围几个村,根本没人走,我们村正凑巧。”“那谁知道,说不定李明清早知道,他可是隔三差五就去一趟首都。”李明清听了他的话笑了笑。这事他确实知道。只不过当时只是觉得牛棚的几个人蛮可怜,可没想着以后能占什么好处。“怀智,你看他乐的,肯定早就知道。没想到你这么有城府,早知道有这么好的事却瞒着大家伙,可真有你的。”周京立越说越急,这么大的事他竟然不知道。又看了看一旁的于怀智。他却什么反应也没有。“你急什么,我又不会算命,还能知道这事。”“看你这气定神闲的样儿,肯定知道。”李明清没再搭理他。而是问道:“怀智,过来有事啊?”“没什么事,就是我娘来信说上次在你这里买的药丸吃完了,想再买几盒。”“行,家里有现成的。”周京立道:“也给我来几盒。”“来几盒?先给钱。”他不可置信的看了看于怀智。“你要给钱?你们关系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给钱?”“一码事归一码事,哪能不给钱。”“我还以为不要钱,要钱那我就不要了。”于怀智道:“你可以给家里人买两盒试试,老人吃了身体好。”“我可没这闲钱。”周京立说完站在那里等着看究竟是什么药。怕是弄的面丸子骗人用的。李明清拿着四盒药出来。“这是四个月的量。”“好,本来还想去县城找你,没想到今天你正好回来,真是赶巧了。”于怀智说完从兜里拿出钱递给他。周京立看着钱道:“这么贵!你怕是被坑了。听说过杀熟吗?明清,你这样就太不地道了。”“明清不是那样的人,这药是真的管用。”“我看是骗人的。”“真当自己是火眼金睛?”“你这个人我还能不知道吗,不是好人。”他说完之后大大咧咧的走了。于怀智知道周京立的脾气也没说什么。以前见到他恨不能刺两句,能好好说两句话真是不容易。周京立可是村里出了名的。提起他村里和周围几个村就没有不知道的。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但是下午就有人在村里说李明清卖假药。根本不用猜,一想就知道是周京立说的。除了他没别人。“这话可不能乱说,明清的医术和人品我们是知道的,根本不会做这样的事。”“是啊,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不会是真的吧?”“我觉得不可能,明清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老李家这几个孩子都没得说。”赵桂英和王麻子对视一眼。他们刚刚看见周知青说的起劲。不过这和他们没关系,就不多管闲事了。徐老婆子不乐意的道:“瞎说八道,说这话的人真是丧良心。赵桂英,你们可都听到了,我可是帮老李家说好话了。”“你这人真搞笑,巴结到这份上了。”张翠花嘲笑道。“你还说我,看看你自己,可比我能巴结多了。问问村里人,谁不巴结老李家。”村长道:“行了,都少说两句,别让人听了笑话。”“一个村里谁不知道谁啊,都别揭短。”下午。李明清和孙佳雪去自留地收花生。自留地里的花生种的早,已经开始落叶了。现在收正好。刚到自留地半个小时就见吴立强过来。“哎呦,今儿个是什么日子啊,你们俩竟然下地干活。你们细皮嫩肉的可不适合干这活。让你爹娘干就行,用不着你们插手。”“别说我们了,你这花生还不到收的时候,怎么不让再长长?”“来刨两颗回家煮着吃。”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他们难得能好好说两句。这两年吴立强的脾气倒是收敛了不少。吴小宝长大了,长得越来越像刘香。还真是儿子随娘。不知道吴立强天天看着吴小宝是什么心理活动。吴立强看着李明清薅出来的花生,又看了看自家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明明是一样的花生种,怎么会差这么多。“你家花生个头怎么这么大?”“种的比你家早,再等两个星期应该差不多。”“不可能,就两星期再长还能长到哪里去,我都怀疑是不是你弄了好的粮种没给村里人而是自己偷偷种了。”他越说越不着调。“呵呵,可能是你没施肥。”“施肥?那确实没施肥,春种的时候累死累活的哪有力气施肥,划拉划拉种上就行。”李明清道:“种了这么多年地这还能糊弄吗?秋收时候可就看出来了。”“哎,不跟你说了,先走了。”吴家父子俩拎着背篓走了。“明清哥,看来我们这自留地娘给施了不少肥,长得确实好,光看叶子就能看的出来。”“看看大哥他们家的长得也不错。”小宏和小哲一人拿着一个小铁耙子过来。“爸爸,妈妈,我们来撬花生。”“来,正好你们来干活。”小孩就是爱扒拉土。别看年纪小,但力气可一点也不小。一点也不觉得累。干起活来麻利的不得了。并没有把这当成活而是好玩的东西。“你俩小心点,别把衣服上沾上泥,这可是今早晨穿的新衣服。”“妈妈,脏了我们自己洗。”“真是长本事了,还能自己洗,你们可没洗过。”“我们去河边的时候见到好多小孩在洗衣服,我们也洗过,可好玩了。”听到这话李明清笑着道:“那行,以后我们的衣服就交给你们洗怎么样?”“好啊,我们俩洗的干干净净。”孙佳雪看着兄弟俩当真的样子笑了笑。“一眨眼的功夫两个孩子就长大了,能给我们洗衣服了呢。”“怪不得人都争着抢着生孩子,这不就用上了。”李明清调侃道。看看村里乡亲们,一个赛一个的能生。特别多的人家都是四五个孩子。跟刮彩票似的,万一有一个出息了呢。他自己就是个例子。老李家的孩子虽然只有他出人头地,但这一大家子过得越来越好。看了就没有不羡慕的。看着老李家过得这么好,他们更加铆足了劲的多生,矬子里面拔将军。看看李老婆子生了四个孩子不就赚了嘛。李明清一个人把三兄弟都带出村,端上铁饭碗,吃上国家饭。:()穿越六零,惊现系统,玩转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