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气热,叶欣胃口都不怎么好,肉也不想吃了,也就不急着赶集买,这也是她瘦了的原因。
五月中的时候,叶欣就收到了家里的来信,是邮递员送来的。信上大姐说妈生了个小弟弟,母子平安。叶欣当时看了,觉得男孩挺好,这样的家庭,要是生了女孩又是一个被剥削的苦命人罢了。
之前打算是寄点东西回去的,现在想想算了,费那个钱干嘛,她还是攒着改善自己生活吧。
加上又赶上农忙时期,谁也没空去,就直到现在还没有写回信。
现在闲一点了,倒是可以去一趟镇上,买买东西,补充吃的用的,再写一封回信。
其他人也是,一口气憋了两个月,现在都想去赶集放松放松。不过也不好一窝蜂扎堆去,有一批在月底二十九去,另一批在下个月初三。叶欣知道王小薇、郑文文、江静雨、张康明四人都是初三去,她也就初三去。
那时候正好沈卓去培训班,顺便早上载她去就好,不用再多跑一天了。
这个暑热天气出门,可晒可累呢。
说起来这个赤脚医生培训班断断续续的,时间分散安排在冬天、春天、夏天,可算是严寒酷暑都体验过了,潮湿泥泞的春天也淌过了,何尝不是对学员的一种考验。要是心性不够坚定、意志不够坚强的学员,都坚持不到现在的。
七月再去培训班的时候,叶欣让沈卓早出晚归,避开炎热的时候,也叮嘱他带上草帽和凉茶,别让自己中暑了。
沈卓也听话,反正现在又不是特别忙了,最后一周,他再努力冲刺,煎熬一下,很快就可以彻底结束了。
培训班上李光耀见了他,笑道:“我让堂姐夫喊你喝喜酒,到时候一定要来啊!”
沈卓心道不是现在就天天见面,怎么好久不见要去吃饭聊天了?他只是点头:“来。”
初三那天,叶欣就背着筐被沈卓载着早早出发了。
现在天亮得早,早上也热出一身汗了。
到了镇上分开,沈卓去学校。叶欣还是去农副产品市场。
她这次也带了一些菜,以及这段时间攒的不少鸡蛋。为了带这些鸡蛋,可是小心翼翼,用她冬天最厚的衣服裹着,不然一路颠得都要碎了。
就是她冬天厚衣服就这么一件,到了年底要重新买了。不过也不必可惜,那衣服本来就穿旧了,还破了口子,加上她毕竟长高了些,不太合身了,去年勉强再穿一年已经是极限,今年就买新的吧。
所以现在赶紧挣钱吧!
叶欣把筐上面的青菜都拿出来摆开,然后露出上百个鸡蛋,吆喝开了:“卖鸡蛋,卖青菜——”
熟悉的买菜人一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就赶过来了,“哎哟,今天运气不错,又碰上你这小姑娘卖菜了!来来来,青菜鸡蛋我都称几斤!”
没有多久,叶欣带来的东西就售空了,收入五块多。
其中大部分都是卖鸡蛋的,果然还是要比买菜多赚一点的。
她收了钱,拧开杯子喝了点凉茶,然后趁早不挤,先去供销社买了东西,再去邮局寄信。
信也简单。先是祝贺一句妈妈和弟弟母子平安,然后解释一句自己这么迟才回信的原因——因为农忙,抽不出空来。最后就是惯例一句祝姐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搞定!
寄了信,她也不走了,就在邮局待着。
之前跟王小薇她们说了,自己就在这等她们。因为他们一般来了镇上也会来一次邮局的。天那么热,她就不跑来跑去的了。
坐在这的时候,不免想到了上次帮一个老大爷写信的事情,内容是一个男知青的口吻,说要结婚了和家里要钱办酒的。叶欣之前想着打听一下,一忙起来也是忘记了。这二三个月过去了,想必他家里已经接到消息又回过来了,不知道办了没,或者有没有什么变故的……
坐着等了没多会儿,九点多,王小薇一行人就来了。
现在天亮得早,她们六点多出发,八点多就到了,买了会儿东西就过来,寄信找信,然后和叶欣碰头。
王有为也来了,他要结婚了,更是要去采买一番,只是他要去县城的。他过来也是先来取信,之前婚事商量好,他就写了信回家告知,现在家里的信已经寄过来了。
现在王有为一边拆了看了,一边告诉几人说:“山长水远的,这里又太偏,交通不便,我父母年纪大了不忍心让他们长途跋涉,家里两个弟弟妹妹也成家了走不开,我就说让他们都别来了。以后找一年,我带媳妇回去见见面就是了。”
王小薇道:“你一番孝心,家人也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