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大队长李兴国匆匆去了一趟公社开会,然后又匆匆回来把会议研究的推选方式告诉知青们。
首先,原则上,这次招工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下乡年限,所有知青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当然,不想参与招工的,也可以自动放弃机会。
其次,看知青个人平时的表现,择优推选。这个表现主要包括个人能力,比如身体素质如何,工人也需要强健的体魄,身体不好被淘汰是自然的。还有性格品德方面,比如平日出工勤快不勤快、与生产队员相处如何——不是说要与所有人为好,但起码不闹人、不给人带来麻烦。若是有助人为乐、好人好事,那更是加成了。
对此,大家没有多大意见,其实也是一套传统的、大家都比较能接受的约定俗成的判断。
见九个知青都没有意见,李兴国就问:“你们都要参与这次招工不?有没有不参加的?”
这其实只是例行问问,李兴国知道他们大约都是要参加的,不放过一个离开农村的机会。
没想到那年纪最小、个子也最小的叶知青举手了,脆生生地说:“大队长,我不参加。”
包括李兴国,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了叶欣。
虽然知道她已经跟本地队员定亲了,但是没想到她在回城的机会面前,还是能够安心留下来。之前其他人都是有所猜测的,只是不好问她的想法。
现在她这么一说,各人神色各异。
郑文文到底是跟她交情不错了,人也心直口快,这会儿就过来劝她:“叶欣,你可想清楚了?就算你现在跟沈卓过得不错,但终究比不上回城的。别说我利己主义,人还是要为自己打算的。你年纪小,又没跟沈卓正式结婚,现在分开还是好的。”
叶欣回答:“我知道的。只是化肥厂工作想必也不轻松,我这么小的个子和身板,恐怕不能胜任。利己主义没有什么,人为自己打算是天性,你不用多想。谢谢你。”
这下倒是叫郑文文无话可说了,皱着眉头道:“还用得着你谢我,我才要谢你呢,少一个竞争对手。”
虽然她俩说话声音不高,但是这会儿安静,大家都听到了,一时也是心情复杂。
李兴国之前也不是没有担忧过,万一叶欣也要参加离开,会不会对正在关键培训时期的沈卓造成影响。现在见她表明了态度,李兴国就问:“叶知青,你确定了?”
叶欣点头:“大队长,我确定的。”
李兴国就有些赞赏,能够遵守约定是一种美德,“好。你想明白了就行。”
接着李兴国又看向其他知青,再问一句:“你们谁还有不不参与招工的?”
大多数人都是坚定要参加的,自然无话。
倒是站在一起的张康明和江静雨有几分纠结,看看大队长,又看看叶欣,最后对视一眼,做了决定。
两人一起开口说:“大队长,我们也不参加。”
这下大家又是一阵惊讶。
不等他们询问,江静雨就开口解释:“我觉得叶欣说得不错,化肥厂的工作不一定比种地轻松。”
张康明道:“最主要是这次招工名额太少了,竞争也激烈,希望不大。我们还是等下次机会吧。”
李兴国也没想到自己大队知青竟有三分之一不参与这次招工的,不过参加不参加其实对他没影响,他只是把工作做好罢了,就点点头,“好,你们三人我就不报上去了。”
接着再问一遍没有不参加的之后,就当场告知:“明天,二月初九,所有有意愿参与本次招工的知青同志在上午十点到公社,进行推荐表决,选出两个名额。”
说完,李兴国就先离开了。
知青们这时才叽叽喳喳地说开了话。
孙维强看了看站在一起的张康明和江静雨,又看了看叶欣,很是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真是糊涂,被小情小爱蒙蔽双眼。”
刘红霞也有话说了,“你们现在不抓住机会,将来可别后悔!”
张康明和江静雨都不想跟他们论,到一边自己说话去了。
叶欣倒是笑着说了一句:“你们难道不应该为少了竞争对手而高兴吗?说这些话干什么。还是郑文文清醒,都知道感谢我。”
那两人就被堵得说不出话来了。道是这个道,但是看着她一脸轻松笑意,怎么都觉得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