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欣倒不介意,笑道:“没关系,大家一起去吧。”主要这次上山去的,又不是去她家。
又把药包分给她们,“只是不知道康明哥也来,我只做了两个药包,这是驱蛇虫的。不过现在天气凉快了,其实也少了。”
张康明道:“没关系。我皮糙肉厚,只要不是毒蛇,被咬了也不怕。”
于是一行人沿着踩得很熟的一条小路上山。
这次一开始是郑文文要来的,她的主要目的是采药,路上就在问叶欣关于草药的事情了,比如山上什么药草多、哪种好采、多少钱一斤。
叶欣告诉她:“采药不是看价格,得看这儿有什么。你看,这个叫白芷,之前说过乡亲们被竹叶青毒蛇咬了,就是用它解毒的。你可以采这个,这个山上不少。”
郑文文就记下了,挖了这株白芷好好观察记住。
又走了会儿,叶欣看见丁公藤,割了一段下来跟她说:“这个叫丁公藤,山上也不少,可以做丁公藤风湿药酒的。咱们这里气候潮湿,许多人上了年纪都有腿疼的毛病,用得可不少。”
郑文文就积极地接过去,又小心记住。
叶欣笑着问她:“学两样了,行了不?”
郑文文点头,“嗯,贪多嚼不烂,我懂!我就专采这两样!”
叶欣就很赞赏。要真是一下午缠着她学习,恐怕她也教不了那么多。
看郑文文睁大眼睛找药材去了,旁听了的江静雨对叶欣道:“你真厉害,懂得好多。”
叶欣笑道:“我也是以前跟沈卓来采药,学了几样而已。”
江静雨又感叹道:“他当医生,你也跟着学习了,长了见识。你们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怪不得日子过得那么好。”
叶欣看一眼她旁边的张康明,笑道:“康明哥现在不是当老师了吗?你也跟他学习学习教学经验,说不定以后你也当老师。”
说得两个人都不好意思,散开去打柴了。
叶欣这次上来,也主要是打柴。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柴火灶,自然要拾柴火烧的。平时大人们上工,小孩们多半就要干这个活,傍晚上山,大的重的木头扛不来,就拾些枯树枝,拿回家引火也好,多少帮家里干点活。勤快懂事的孩子不用家里叫,每天自觉上山了,放学后也上山拾柴火。
不过小孩子拾柴火只够平时用用,到了冬天年底的时候,大人还要专门上山砍柴的,弄一些比较大的、耐烧的木头回去,慢慢晾干,过年时用柴火多,天冷了也能烤火。反正这儿那么多山,那么多树,按村民正常消耗是砍不完的,年年都长。
沈卓每年到了冬天也会到坡上砍一些树木,拖下去到菜地边缘上慢慢晾。这个活他不让叶欣做,叶欣最多也就是捡些枯树枝。
他们住在坡上也有这点好处,弄柴火容易。反正是不缺柴火烧,柴房里总是半满的。
这回上山,叶欣除了拾柴火,还会采一些药,之后才能顺成章把空间的药材拿出来卖掉。
几人散开各自忙碌,但也离得不远,喊一声就能听到。
中途,叶欣发现了眼熟的野果——野山竹,还是熟了的,黄澄澄的挂在树上很喜人,就喊她们过来摘。
他们以前倒是也听说过、见小孩子吃过,但是没有自己摘过,因为野山竹成熟的季节他们一般不会上山来,作为知青摘野果还是头一次。
熟了的果子很好摘,用树枝捅一下就下来了,几人兴致勃勃地吃起野果来。
江静雨吃了一个,很是惊喜:“真甜!”
张康明也很是意外:“以前听他们说这个,还好奇什么样的,原来是这个,确实挺好吃。还很好剥,捏一下就开了。”
叶欣提醒道:“当心不要让果汁沾到衣服上了,难洗。沾手上了也难洗的,得用刀刮、用沙子搓。”
郑文文一边大口吃着熟透的甜果子,一边无所谓道:“脏了也没关系,反正穿上山来的衣服都是最脏最破的了!以前不知道山上还有这种好吃的,不然我早就上来了!”
叶欣笑道:“平时小孩都来摘的。这棵就是小孩子摘过的,不然密密麻麻结很多呢。咱们也就是刚好碰到了。”
郑文文又忍不住打趣她了:“看来你跟沈卓住在山坡上,多了许多咱们没有的乐趣嘛!一起上山采药、打柴、摘野果,真是神仙眷侣,哎哟,听得人好生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