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邦也看了看天,农民活动都得看天。不过他持乐观态度:“叔,没事。这模样要下雨也是下午了,咱们只要交了公粮,回来淋雨也不怕!”
李兴国道:“最好雨也不淋,早点出发早点回来!”
叶欣背着背篓过来围观。发现也有不少大人小孩在看热闹的,运粮队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年后第一次那么热闹。
听着别人说话,叶欣得知,其实大队是希望早点交公粮的。倒不是他们乐意交,而是因为这里春季潮湿多雨,粮食放久了有发霉的风险,既然规定是死的,还不如早早交了,了却这件心头大事。
对此叶欣深表赞同,这里的春季潮湿她可是体会过了,一个保存不当,什么都要发霉坏掉。
交出去的公粮,都是生产队每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先把上交的部分留出来,剩下的才是年底分给队员们的。就算是遇到了天灾,只要歉收程度不大,都是这么办,这也是大家这么辛苦、却还吃不饱饭的原由。
交上去的公粮是给城里人吃的。城里人不种粮食,却人人有饭吃;乡下人种粮食,种出来的却要先保城里的供应,哪怕自己饿肚子。
如果说,农民交公粮养活城里人的功劳能被记住也就罢了,可从后世来的叶欣知道不会。
等这些生产队员老了,干不动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保障,没有退休金,养老金也很少很少,二三百甚至没有。而城里人,却有几千块甚至上万块。
那时候,他们说是因为农民年轻时候没有交社保,所以没有;而城里人交社保了,所以才有,多交多得。
真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现在,叶欣看着这些年轻力壮、忙得热火朝天的生产队员,只能默默叹了口气。
她穿越而来,目睹令后世唏嘘的时代事件,却只能袖手旁观。
看热闹最多的是小孩。一有什么热闹,小孩们是最高兴的,叽叽喳喳。
李光明跑过来跟她打招呼:“姐姐,你也跟去看交公粮吗?”
叶欣回神看着他,“你也去?路上很远呢,你要走累的。”
李光明说:“不会呀。运粮食走不快,我跟着慢慢走,能跟上。”
叶欣只好问:“你问过你爷爷了吗?”
李光明点点头:“爷爷知道我去的。光荣哥也会帮忙运粮食呢,我跟着他去,回来也跟着他,爷爷放心。”
叶欣闻言仔细看了看搬运粮食的队员,果然发现李光荣就在里面。既然小孩家里知道,就不用她担心了。
她还看到了张康明,那天听到李建邦找他,并不奇怪。令她意外的是,孙维强也在队伍里。
当天她听了一嘴就离开了,没有听完,还以为李建邦只喊了张康明,难道后面还喊了孙维强?这孙维强既不强壮也不踏实啊,还比不上其他男知青呢。
叶欣皱皱眉,但也只是有点意外,没放在心上。
她又转头看看,看见了邱志云和李英丽两个新来的知青。当然这两人没有参与运粮的,倒像是跟她一样看热闹的。
这两人也看见她了,走过来打招呼。
邱志云声音爽朗,问道:“叶知青,你也去镇上?”
叶欣说:“我去看看热闹。你们也是?”
邱志云点点头,神色有些新奇和兴奋:“我们没见过交公粮的情形,就去看看!另外也顺便到镇上供销社买些用品,过了这几天,发现缺的东西不少。”
叶欣很解,“你们刚来,确实要买些东西。”
李英丽问:“你不是去年来的吗?怎么今年还凑热闹?”
叶欣道:“去年没去。”
去年确实没去,原主来没几天,对走两个小时的山路还心有余悸,也就没跟上。缺什么,都是让别人带。
这么对比看来,这两个知青的表现更好一些,这么快又愿意走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