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野鸡,陈东只要射中一只,剩下的必然全部惊飞。就算他手快,两只已经是极限。那么不如换个思路。这么多野鸡同时存在,就说明附近一定有的野鸡窝,现在又处于繁殖期,里面的蛋也不会少。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掏老窝?陈东往后退了一段距离,又抬头观察着树的中段。野鸡飞不高,筑巢的位置基本在树的中下段。很快,陈东把目光锁定到一棵松树上。从侧面看,明显能看到一个椭圆形的影子。陈东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到了树下一看,还真是!爬树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此时,野鸡还在树下低头啄食,殊不知陈东的一只手已经搭在鸡窝上。让陈东惊喜的是,窝里并不是蛋,而是已经破壳的雏鸡!这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减少喂养成本,缩短产蛋量!窝里一共十几只,陈东留下一公一母,便把剩下的揣在怀里,无声地从树上滑落下来。带着满满的活物,陈东不敢在山上有什么停留,先去取了柳蒿,再一路直奔山下而去。进了屋,陈东赶紧把雏鸡放出来,生怕闷死了。野生繁殖的禽鸟生命力都比较顽强,个个精神饱满,即便换了一个陌生环境也不觉得害怕。陈东先找来剪子,把所有雏鸟的鸡尾毛剪了下来。鸡尾毛一旦去掉,野鸡就不会飞了,就不用担心长大以后飞走了。驯化野生动物,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让它们不愁吃喝的日子。人也好,动物也好。衣食无忧就是不思进取的开头,而且只要过得足够舒服,下一步就是饱暖思淫欲。野鸡本来就是发情比较严重的禽鸟,否则以后也不会用野鸡特指某个行业。吃饱了,就会多生蛋。野鸡身上有一些细菌,不能和家鸡接触,只能单独修建一排鸡舍。而从山上带来的柳蒿芽,陈东全部交给老太太。为了更好地保存其药用价值,陈东回去以后立马让老太太先焯水,把水分攥干以后,立马送到冰室储存。这种方式虽然会损失部分营养,但能将保存期翻倍。全家老小一起忙碌起来。老太太烧水焯柳蒿芽,周晴在一旁帮忙攥水,直到所有柳蒿芽被攥成一个菜团子。陈东把鸡舍修建好以后,听着满院子家禽的声音,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长久的生存成本。此时,陈东还需要一样东西。转头,陈东从墙上取下麻绳,又一次来到河边。他需要几只野鸭,从而让鸡更好地生长。再农村的河边,野鸭还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这东西很狡猾,在水里速度又快,用常规的办法很难抓住。想抓野鸭,必须先套“媒鸭”。这媒鸭必须毛色鲜艳,引人注意。直白点说,媒鸭就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大姑娘,等着吸引一群抠脚大汉。没办法,这就是野鸭的习性。河边有几只野鸭在淤泥里觅食,它们的专注,给了陈东很大的机会。陈东再竖起拇指,单闭一只眼,计量起与野鸭之间的距离。不到十米,距离不错。随即,陈东麻利地把麻绳套成扣子,又在空中轻轻甩动,尽量让手感热起来。麻绳在空中发出轻微的破风声,陈东眯眼凝神,手中绳子猛然飞出。这绳套本来很有准头,可就在脱手的瞬间起了风。本来应该套在鸭翅膀的绳子,直接套在鸭脖子上。陈东立马放低手中的力道,可千万别勒死了!鸭子在水里扑腾,陈东只能轻轻扯着绳子,把鸭子从水里往外拽。一直到鸭子扑腾累了,陈东才算得手。好在结果还不错,鸭子只是湿了点羽毛。转头,陈东在附近的淤泥处挖开一个斜坡式的大坑,再把媒鸭拴在泥坑里。很快,附近的野鸭便被吸引过来。起初它们只是观望,当第一只鸭子试图靠近的时候,所有鸭子都有了动静。等鸭子进到坑里的时候才察觉不对劲。这上面只有一层水,下面全都是淤泥,鸭掌一旦陷进去,拔出来就会很吃力。然而,此时什么都晚了。陈东脱下鞋,一步步踩进淤泥里,活蹦乱跳的鸭子成了大萝卜,被陈东一手一只抓进筐里。转头,陈东把媒鸭也带了回来。陈东不打算抓太多,否则会破坏院子里的平衡。家禽混养有绝对好处,鸭平时吃鱼虾比较多,但毕竟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可它们吸收粗纤维的能力比较差,粪便里会带着好多没消化的粗纤维。而这些东西,恰恰是鸡类需要的好东西。鸡会自己找鸭粪,这就让陈东剩下不少鸡饲料,而家禽中的大鹅,更像是保镖的角色。大鹅凶起来,看家未必比狗差。特别是嘎嘎的叫声,对小型肉食动物有不少恫吓力。这就是家禽中的生态平衡。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鸭舍和鸡舍必须分开,否则鸭身上的水气会让鸡生病。此时,鸡鸭鹅三种禽类已经凑齐。只要侍弄得当,全家人的蛋白质就算解决了!只不过,每天又多了一样事儿。这鸭子野性大,必须拴着绳子带去河边,否则肯定会跑。周晴的好奇心一直挺重,自然把任务揽了过来。虽然周晴看着比较柔弱,但干活真不含糊,力气不大,却舍得付出,倒是能帮陈东不少忙。见过拴狗的,见过套驴的,唯独没见过拴鸭子的。周晴每天牵着鸭子出门,瞬间成了吴家沟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对于这些非议,周晴压根不在乎。一次次事实证明,陈东永远是对的,相信他就是天底下的真理!在吴全友的治理下,生产逐渐拨回正轨,地里的情况也有所好转。唯一没变的是,他们依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庄稼确实变好了,可不代表生活也变好了……:()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