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 > 第九十五章 值了(第1页)

第九十五章 值了(第1页)

水泥,在这个时代过于奢侈。姑且不说石膏矿的稀缺程度,就算找到了,凭借现在的工具,也绝对开采的可能性。而石膏又恰恰是水泥的必备物质。陈东一边干,一边思索对策,想尽办法来解开这道无解的题。每挖出一米的土,陈东就要用木棍做好标记,随即再马上把砖头垒起来。由于没找到合适的建筑材料,只能暂时用黄泥糊住,先保证其稳定性,余下的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蓄水池越修越完整。如果蓄水池修完了,但还没办法注水,那一切都是白费功夫。终于,陈东有了主意。既然实现不了水泥,那就做铁包木!直白点说,就是用铁皮把木头包裹住,这样能延长不少使用寿命。铁遇水肯定会生锈,这也会成为困扰。这绝不是最好的方案,但却是在这个条件下的最优解。打定了主意,陈东跑到山顶,往半山腰运输成材的原木。按老规矩,所有的木头都要炭化处理。铁包木,自然离不开铁。虽说他炼铁的技术已炉火纯青,可这次对他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凡事都讲究个相生相克。铁皮确实结实,可架不住水里矿物的腐蚀。这本就不是上上策,如果再不做好密封,那就是妥妥的雪上加霜。炭化好的木头齐刷刷地戳在地上。陈东让周晴帮忙,在黄泥里掺上粗沙。周晴以为自己听错了,反复确认好几遍。按常理来说,黄泥越细越好,加了粗沙会增加透气率,反而不利于建造。不过,她现在已经有点习惯陈东的剑走偏锋了,倒是也没多问。转头,陈东把做好的黄泥一点点抹在树干上。每一层都很薄,而且还要用木板刮平。确保树干上的每一处凹凸,都有黄泥的均匀包裹。每一棵树,陈东至少要涂抹十几次。这是一个相当耗费时间的事儿。可陈东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是一棵树的处理,就要用上一整天的时间。一天的时间,窑里的铁水也早就做好了。出窑的铁水上千度,陈东一直在旁边看着,哪怕面颊发痛,双眼通红也不离开。他在等一个时机。上千度的高温浇在木头上,木头瞬间就着了。所以他只能等着铁水降温,但还不能凝固。终于,陈东感觉不到脸颊的火热。时候差不多了!陈东先借着梯子爬到原木上,再让周晴小心地把坩埚递上来。屏息凝神,全神贯注。陈东两手拿着火钳子,小心翼翼地夹着坩埚,把铁水沿着木头的四周倒下去。这是很原始的一体铸模法,相当考验技术水平。这其中必须保持匀速,太快铁水就滑下去了,太慢又拧成一团。最关键的是,只要开始就不能暂停。所以从最开始,陈东就准备了足够量的铁水。这么大的重量,仅靠一把火钳子夹着,手臂不可避免地颤抖,只能靠毅力克服。越是这样,陈东越是佩服古代的匠人。不容易啊!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陈东终于把铁水浇完了,而陈东的两臂已经抬不起来了。到了这时候才是最折磨人的。现在没办法知道是否成功,必须静置一夜,才能知道最后的结果。……一夜的休整,让陈东恢复不少体力。天一亮就往山上跑,满心忐忑地开始脱模。随着阵阵敲击,黄泥碎块噼里啪啦地脱落,银白色的铁皮露出一角。这让陈东突然觉得兴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啊!当所有的黄泥脱落,一根银白色的柱子,赫然在山林中矗立。铁皮将树包裹得严丝合缝,哪怕是黄豆粒大的树疤也被包裹住。这完全得益于那些薄薄的黄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如此贴合。陈东仔仔细细地检查一番,上下左右,没有半点缝隙!这就是一体铸模的好处!即便是插在水里,最多是外部生锈,内部绝不会被腐蚀!而陈东坚持在黄泥里掺粗沙,也正是因为这点!粗沙能很好增加摩擦性,不但能减缓铁水的流速,还更容易让铁水挂上去。银色的柱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丰收的喜悦瞬间扫除所有疲惫。虽说过程极其烦琐,可也从根源上解决了大问题!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了第一棵树的经验,后面就变得好办了。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费时间,可精力上得到不少放松。……陈东的辛苦,都落在周晴眼里。还有十几棵原木要处理,这就是要耗费十几天的时间。周晴理解不了他的技术,更帮不上什么大忙,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理好已经种下的麦苗。阳光房几乎全天被阳光笼罩,再加上其密封性特别好,内部温度可以恒定在20度左右。,!而外面倒春寒刚过去,温度还在个位数徘徊,随时有夭折的风险。陈家的麦子,优势不仅仅是温度,还有培育好的黑土,以及当初喷洒的醋水。一系列的努力,注定换来不一样的收获。别人的麦子还没声色,陈家的麦子已经长出了一寸长。温暖的阳光透进屋里,撒在绿油油的麦苗上,那叫一个生机勃勃!……北方的春风不算稳定。兴许上午还挺和煦,下午就变得十分狂躁。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队上还特意设立了观察员。几场大风吹得吴家沟人心惶惶。队长俨然成了惊弓之鸟,察觉风力不对的时候,立马用广播发出通知。所有人都到责任田集合,保护好自己的庄稼!宁死人,不死苗!最开始村民还觉得没什么,到了后来,大半夜的也要被喊起来,顶着大风站在地头。现在大家劳动任务都很繁重,不但要种好责任田,还要和知青结对子。晚上好不容易睡一会儿,又要从被窝里钻出来站岗。站在地头上,村民只能用嘴解闷。起初只是有些抱怨,可人的情绪一旦变坏,心眼也会变坏。关键是,这种情绪还会传染!明面上不敢说,但不可避免地在私下议论。反正种子已经种下去了,结对子这事就不重要了。那群知青还敢去地里挖苗子不成?在吴家沟的人眼里,这不叫背信弃义,叫审时度势。可谁都知道枪打出头鸟,谁愿意做这个刺儿头?就在大家闲聊的时候,突然发现,地头上明显有个空缺。那是王二家的责任田。不过,这也没啥吃惊的。谁还指望一个懒汉变勤快?不过,话说回来,这适合出头的鸟,不就来了吗!……:()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