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挟着黄沙的飓风仿佛在哼吟古老的歌谣。像是祝福,也像是诅咒。
伴随着歌声,风沙从坍塌的缝隙中冲入了地下庇护所。
剧烈的温度与刮骨的狂风拥抱了躲在地下五十年之久的人类。
火种号的驾驶舱中,所有人注视着下方的惨状,近三分钟都没有人开口。
在这三分钟里,人类庇护所中,一条提前设置好的广播,开始以最大音量重复播放。
“……各位幸存者,大灾变之后,地表世界生活着一种通体漆黑、形状多为粘稠液体的共生体。它们可以改造共生生物的躯体,令其适应条件恶劣的地表世界,如果遇到这种共生体,请主动接纳它们,这将是幸存者唯一的出路。”
如果庇护所中还有曦阳实验室的研究员,说不定会有人能够听出来,广播中不断重复这段话的声音属于中尾広树。
二十多天前,羿玉在一项重要的地表任务中添加了中尾広树的名字,半是胁迫半是以理服人地要求对方为他做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要求中尾広树在从地面平安归来之后,于之后的一个特定日子——实际上,那一天正是任务期间中的第九十九天——播放一条广播。
至于为什么选择中尾広树……
因为他的家人就在广播中心工作——这条情报来自白茹。
中尾広树说他是个孤儿,完全是在骗羿玉。
所以当羿玉说完自己的要求之后,中尾広树都不敢拒绝,他刚骗完羿玉就被戳穿了,怕得要死。
那个时候广播的内容是:
——各位幸存者,大灾变之后,地表世界生活着一种通体漆黑、形状多为粘稠液体的寄生体。目前,它们已经潜入了庇护所之中,被寄生人数难以统计。如果遇到这种寄生体,请不要抵抗,抵抗意识越强烈,寄生越容易失败。被寄生不意味着结束,反而可能是一个开始。
这条广播的内容,中尾広树在执行地面任务前就知道,之后羿玉又找他修改过三次广播内容。
一次是中尾広树执行任务之前,一次是中尾広树从地面平安归来之后,最后一次就是昨天。
而昨天,羿玉在中尾広树手背上只写了三个字。
——共生体。
被曦阳实验室研究了十年的试验品不是寄生体,而是共生体。
它们从前被认为是寄生体,是因为当它们与某个生物融为一体之后,被“寄生”的生物往往会被改造成最适合试验品进行生命活动的状态,并且“寄生”往往持续不了多久,被“寄生”的生物就会崩溃。
所以曦阳实验室一直致力于降低试验品的寄生危害性,试图令它们变成更加温和的寄生生物。
但研究从一开始就错了。
试验品不是寄生体,而是一种共生体。
它们对共生生物有自己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它们甚至会主动选择“化蝶”。
共生开始后,如果共生生物无法接纳共生体,无法达成共生关系,最终的产物就会各有各的奇怪……
这是一种双向选择,双向接纳,任意一个环节出错,结果都不会是完美的。
羿玉选择任务最后一天播放广播,而不是直接与“9-4-12计划”项目组一起研究,是因为一开始,这条广播就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