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到北宋当权臣醉酒花间免费TXT > 第317章(第1页)

第317章(第1页)

逆天悖理!倒反天罡!他们想造反啊!

“事情已经报到知州大人那里,五爷消消气,因为几个不长眼的家夥把自己气坏就不好了。”苏景殊递上一壶热茶,顺手把五爷手里那壶凉的换下来,“老沈这边已经统计的差不多了,所有放过印子钱的人家都册上有名,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今後要是再放那就依律处置。”

《刑统》上写的清清楚楚,判刑也是光明正大的判。

白玉堂撸起袖子咬牙切齿,“很好,到时候就让他们看看五爷到底是不是浪得虚名。”

展昭在京城亮出名字就能让恶人落荒而逃,都是御前护卫他这里可好,亮出名字对面直接抡棍子,说出去还不够让人笑话的,老虎不发威真当他是病猫啊?

院子里的其他人很想笑,但是看白五爷气成那个样子想笑也只能忍着,他们怕笑出来会把五爷气到连夜离家出走。

苏景殊这边热热闹闹,许遵那边也没有清静的时候。

不得不说,把差事下发到乡里比全权交给县令效率更高,看在他们登州的新法後来居上的份儿上,累点就累点。

白护卫带来的这些年轻小子是真好用,精力旺盛不嫌累,让干什麽干什麽,关键是还好养活,给他们发俸禄他们还会脸红。

啧,苏通判和白护卫怎麽和他们说的,招人的时候该不会说的让人家打白工吧?

不妥不妥,不给工钱的那叫劳役,这些年轻小子不是登州人,服劳役也不该在登州服,让他们干活必须给工钱。

苏子安之前也和他说了这部分支出由衙门承担,这是只顾得和他说忘了和这些干活的小子们说?

这种事情都能忘,年轻人还是没有经验,登州没他不行。

许知州捶捶老腰,俯身案前继续写他的奏疏。

他前两天刚刚带人去蓬莱治下的村寨查看,派差役跟着乡老到所有的村寨里敲锣宣传很费事儿,效果也是真的好,这麽一圈走下来消息想藏也藏不住,直接堵死了富家大户为了放印子钱故意隐瞒消息的路。

就是有一点,客户想借钱需要上三等的主户担保这条规矩不太妥当。

不是所有有资格做担保的主户都能没有代价的给居无定所的客户做担保,万一客户还不上钱,给他做担保的主户也要吃挂落。

有风险肯定得有收益,不然这事儿没人愿意干,也就意味着客户想借青苗钱十有八九得拿出一部分好处来给那些替他们做担保的主户。

登州在籍的百姓中客户足有四成,近半数的百姓都得先有担保再借钱。

衙门现在防备的就是富家大户横插一脚加利息,这麽一来还怎麽防?

这事儿得和京城反应反应。

客户没有定産,借了钱不确定能不能还上,朝廷要主户给他们做担保可以理解,但是朝廷推行青苗法最主要的目的是救济贫民而不是做生意,不能过于关注赚钱还是亏欠。

主户客户都是大宋的百姓,就算客户还不起钱,官府还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不成?

百姓起早贪黑辛勤做工到头来养不活自己那是官府无能,理政的官员不能让治下百姓吃饱穿暖那是他们没本事,就该由他们来开仓放粮赈济贫民,而不是卡着标准让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连借钱都借不到。

去民间走一圈就能看出来,主户再怎麽贫困也有田産可以依靠,真正需要青苗钱度过青黄不接的多是客户,要是在借钱的时候必须得给人好处才能借到,朝廷何必推行这青苗法,直接让他们和以前一样找黑心的富家大户借印子钱不是更方便?

政令得改,不改不行。

自条例司开始推行青苗新法,条例司衙门八个检详文字官有一半都持反对态度,朝中就更不用说了,连向来支持王相公的御史中丞吕公着吕大人也开始动摇。

许遵之前一直支持王安石,到现在也依旧期待王相公接下来的做法,但是支持不代表无脑支持,哪儿有问题得说出来才是真的支持。

当然,他也不敢保证他的意见就是对的,具体什麽打算还得条例司内部商量,实在不行让政事堂的相公们把把关也没坏处。

年轻官员有干劲是好,可这种事情不能只有干劲,很多时候还是得让浸淫官场多年老臣来参详。

政事堂的几位相公都在地方干过很多年,不管是赈济救灾还是抵御外敌都经验丰富,看问题的眼光也很毒辣,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新政可以碰壁,但是不能明知道有问题还有闷头往前走。

许知州书房里的烛火亮到半夜,上了年纪就喜欢絮叨,一不小心就写多了。

京东、河北、淮南三路的青苗新法进行的如火如荼,州县的反馈也如同雪花般飞到条例司衙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