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金军南下之后,无数前线的急报飞速汇聚到了临安小朝廷,来到了赵构和秦桧这对君臣的面前。“汴京被占领!”“西京被占领!”“东京出现敌人!”“长安府被金人占领!”“之前金国割让的河南各地,九成已经被金军重新占领!”听着这一条条的消息,赵构和秦桧面面相觑,呆若木鸡。无论这对君臣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金军南下开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到这个地步,再怎么样也没办法掩耳盗铃,一叶障目了。大宋之前因为议和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至此正式宣告破产。这种国家大政方针上的超级失误,当然得有人负责!既然是主和派力推的议和,自然就得由主和派的领袖来负责。主和派的领袖是谁?非常不巧,正好就是皇帝赵构和左相秦桧。赵构当然不可能负责。只见他轻咳一声,正色道:“夷狄禽兽,不知信义,无足怪者。”“但河南士大夫不能守节,至于投拜金国,丢地失土,风俗如此,极为可忧。”轻轻松松两句话,赵构就把肩膀上的责任丢给了那些被金国攻陷的州郡官员。即便是秦桧这种奸相,在听到赵构这番话之后,心中也不免觉得荒谬。想要守住城池,最最基本的前提是,得有兵!赵构作为皇帝,三令五申岳飞、韩世忠等人不得北上。河南各地州县只有官员没有军队,这怎么守?更何况河南各地州县的官员都是那些用金钱买官,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这种时候指望贪官污吏们和城池共存亡,简直就是白日做梦!秦桧自然不可能反对赵构的话,连连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实在是赵鼎、张浚等人为相时余毒未清,致有今日。”赵构嗯了一声,对着秦桧道:“爱卿速速下去准备抗金事宜吧。”秦桧魂不守舍,无比惧怕地离开行宫。事实非常明显,赵构不肯承担责任,也只有秦桧来承担这个责任了。承担责任的后果,就是罢相!这对秦桧而言,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好在随着李光的去职,以及这段时间秦桧在赵构支持下不遗余力地打击主战派势力,整个御史台早已经全都是秦桧的党羽。秦桧不需要担心御史上奏章弹劾,然后自己只能被迫上奏章请辞,等待赵构审判的恶劣情形。但就算没有御史弹劾也好,朝堂之中的压力是必然存在的。赵构作为皇帝,也的确能利用这种压力,随时名正言顺地罢免秦桧相位。利剑高悬啊。秦桧觉得不能坐以待毙,火速召集了党羽们商议对策。很快,秦桧的心腹,掌管御史台的御史中丞王次翁就急匆匆地入宫求见赵构,给秦桧开脱。“大宋过去一段时间虽然以和议为主,但岳飞、韩世忠等诸将依旧戒备森严。”“金虏虽败盟,过错却不在大宋。若事有小变就更替相位,则后来者未必贤于前人。”“臣以为赵鼎、张浚之流余毒,不可不戒。”赵构闻言,自然知道王次翁是在帮秦桧说话。这是秦桧的一次试探。依照眼下的情况,赵构只要在王次翁面前大骂一番秦桧,秦桧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上表请辞了。毕竟秦桧没有兵权。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大将,都绝对不介意奉赵构之命勤王,除掉秦桧。甚至都不需要在外领兵的大将们回来勤王,掌控临安兵权的杨沂中同样对赵构也是死心塌地!赵构想干掉秦桧,轻而易举。但赵构并没有这么做。他和颜悦色地对着王次翁点头道:“爱卿此言,甚得朕心。”“大宋的和议之前就处理得很好嘛,没必要随便更换宰相,反而给朕徒增困扰。”王次翁这才放心,告辞之后回去禀报秦桧。秦桧听完放心了一点,却还是决定再试探一次。于是他又找来了另外一名党羽,给事中冯檝。“冯兄,帮我一把,我保你和你儿子一生荣华富贵!”翌日,冯檝也凭借给事中的官职之便,入宫求见赵构。“陛下,如今战乱再起,臣以为前左相张浚乃是最适合处理这种局面之人。”“不如陛下启用张浚为都督,指挥各路大将作战?”赵构一听,顿时打了一个激灵。赵鼎也就算了,毕竟还有过主和的时候。张浚?这家伙可是满脑子的主战,恨不得立刻打到金国中都去。若是真用了张浚,那么赵构过去两年来任用秦桧疯狂打压主战派的努力,岂不是全部都化为乌有?赵构立刻严词拒绝:“宁至覆国,朕亦不用此人!”冯檝一听,顿时放心。但表面上,冯檝却极力推荐张浚,贬低秦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直到赵构气得拍桌大骂,将冯檝斥退。冯檝离开之后,就去见了秦桧,一五一十地禀明情况,然后道:“秦相公,此番我推荐张浚,陛下必然恶我至极。”“还请秦相公主动将我免官,到我老家四川泸州作为知州。”秦桧听完冯檝禀报,知道赵构绝对不会用张浚,也是彻底安心。赵鼎?赵鼎那个家伙假清高,在主和方面压根不如秦桧一根。赵构不可能用赵鼎而不用秦桧。至于吕颐浩、朱胜非、李纲等前任宰相,这两年也已经先后死去。只要能排除张浚复起的可能性,秦桧就高枕无忧!秦桧长出一口气,握住冯檝的手,感动道:“冯兄请放心,我马上就让吏部下文,委任你为泸州知州。”“还有你的儿子,下届科举定然能中进士。”“嗯,三甲可能过于显眼,我让你儿子中个第五名!”冯檝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回家,收拾行李,过几天就去泸州高高兴兴的当知州了。【赵构既然极力主和,那么秦桧就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故而赵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秦桧罢相的。】【但赵构也因此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宰相明明在军国大事上犯下大错却能安然无恙,这是以往历届宰相都没有能获得的恩宠。】【秦桧借此不但渡过了危机,甚至还在南宋臣民中确立了“秦相公绝不会被罢黜”的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望。】【把国家大事办砸了,地位反而比以前更加稳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秦桧纵然能保住左相之位,但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御史言官们虽然都是秦桧的党羽,不敢弹劾秦桧,却不代表其他官员没这个胆量。自从金军南下开启战争后,各地官员对秦桧的弹劾奏章就此起彼伏。秦桧地位虽然稳如泰山,但这种抨击依旧让秦桧颇为狼狈,只能召集心腹们再度问计。众人一时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沉默。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尴尬了。极力向金人求和,各种下跪接旨,口称江南藩臣。最后求来的却是金人南下开战,啪啪打脸。这让人怎么圆?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特么根本就圆不了!但不得不说,有些人在逢迎媚上方面是有本事的。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官员突然开口,给秦桧念了一句话:“秦相公可曾听闻《尚书》之中有一句话?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秦桧作为正儿八经不作弊考上科举的进士,自然是饱读诗书。闻言心中顿时一动,看向此人。原来是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都到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了,秦桧自然也不会去摆什么左相的臭架子,立刻询问道:“张大人,此言何意啊?”张嵲嘿嘿一笑,道:“正所谓天下之事,各随时节,不可拘泥。先前相公与金虏讲和者,乃时当讲和也。”“如今金虏既然败盟,则过错在彼,我大宋不得不应,亦是时当如此耳。”“既都是天时,相公又有何过错呢?”秦桧受到张嵲话语的启发,顿时大喜过望,一拍大腿:“言之有理,我明白了!”【秦桧旋即上奏章给赵构,声明“臣前赞议和,今请伐虏,皆是主善为师也。”“臣愿先至建康,诏谕各路将帅同力诏讨金虏,陛下可相次劳军,如汉高祖故事。”】【然而,秦桧着急忙慌的上奏,却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不但将“德无常师”这句伊尹告太甲的警句说成是伊尹告诫商汤,更把《论语》中周任所说的“陈力就列”讲成是“孔圣人之言”。】【这种引用经典的低级错误,在大宋诸多熟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中自然引为笑谈,甚至有人在秘书省外墙壁上写下“周任为孔圣,太甲作成汤”的大字报嘲讽秦桧。】【秦桧一怒之下,竟将整个秘书省所有官员统统罢黜。】【然而这种对于士大夫而言属于“文盲不懂装懂”的笑话却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南宋士林,成为秦桧终生被人耻笑的笑柄。】【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番闹剧之后,南宋朝廷赵构、秦桧君臣的确在被迫的情况下向各地大将发出旨意,要求“诏讨金虏”。】【这所谓的诏讨原本只不过是这对君臣粉饰门面给自己装点的遮羞布,却偏偏给了一位早就已经等待北伐的南宋大将绝佳良机。】鄂州府中,岳飞先是拍案而起,大骂秦桧文盲误国。但马上岳飞就回过神来,双目中露出夺目精光。“朝廷终于允许诏讨金虏,北伐的时机到了!”武周世界。武则天坐在大殿中,注视着眼前的金幕,哼了一声。“废物!”说完,武则天将目光落在了李隆基的身上。,!“听说你小子给长平出了不少歪点子?”李隆基收起之前在长平面前那玩世不恭的表情,坦然道:“回陛下的话,孙臣并非出的歪点子,而是在帮助姑姑为大周更好地做出贡献。”“若是陛下不信,尽可派人调查清楚真相便是。”武则天呵呵一笑,花白的头发微微颤动着,平静道:“不愧是能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呢,都被朕软禁了这么多年,看起来还是很精神的嘛。”李隆基叹了一口气,道:“孙臣其实并不确定金幕之中那个唐玄宗就是我本人,但坦白说,若是有杨玉环这般美女陪伴左右,的确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武则天冷笑道:“你们李家的男人,就这么:()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