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4章形势判断
就目前来说,东非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前世远东帝国十分相似,在高端产业和技术层面,占据优势的国家依旧是英、法、德、美等传统欧美工业强国。
而东非则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虽然东非通过相对合理的产业和科研布局,这些年成绩上突飞猛进。
不过相对于现在东非的经济体量来说,东非的中高端产业仍旧是比较薄弱的。
在19世纪末到2o世纪初(一般泛指2o世纪的前二十年),美国和德国和东非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他们积累深厚,可以实现厚积薄,在一战前两国基本上在产业和科技上实现了对英、法两个国家弯道车。
美国从独立以来,几乎没有运气差过,展可谓顺风顺水,地理、气候、资源、农业展基础条件等等各项基础条件,用前世话来说无愧“天选之地”的定位。
就恩斯特的眼光来看,除非欧洲可以整合成为一个国家,不然客观来看全世界都没有比美国在工业时代条件更好的地方。
至于东非,虽然说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在经济体量上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比美国要大的多。
比如钢铁产业,美国的煤炭和铁矿,不仅储量丰富,两种资源的分布也相对集中,而且有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航运加持,简直就是把饭喂到美国人口里。
而反观东非,早期东非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实际上并不算突出,只在殖民地南部靠近着马拉维湖周边区域有足够前期工业展的煤炭资源,铁矿分布也比较有限。
即便后来,东非通过无休止的战争和领土扩张,终于补足了资源上的短板,但东非钢铁产业展的成本依旧高于美国,尤其是在拿到南非这块非洲矿产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前,东非很多钢铁企业能够建成,靠的是6地交通建设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东非工业展的初期阶段,钢铁产业展是建立在铁路交通这个基础上实现的。
而铁路建设显然远不及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优良的的航运便利,而且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也更高。
在工业化早期阶段,煤铁复合体的优势显著,而煤铁复合体的前提就是临近铁矿,又临近煤矿这两种资源,从而展钢铁产业。
英国本土,德国鲁尔区,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都是典型,而反面例子就是法国,法国工业因为缺乏充足的煤炭,所以渐渐掉队。
而东非只有获得南非和莫桑比克两个地区后,才有了建设煤铁复合体的条件,就比如太特工业区就是煤炭和钢铁资源都比较丰富且集中的地区。
除了资源的有无、储量和分布以外,交通成本,东非显然也只会比美国高,美国有开阔的中央大平原,铁路,公路建设成本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东非则地形更加复杂,高原,盆地,山地和平原交错,且多峡谷,这都增加了东非交通建设上的难度。
不过,东非在地形上也不算太差,只能说处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因为高原为主的原因,整体上东非还是比较平坦的,但是交通建设成本肯定比美国和欧洲高,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东非解决这个相对不利因素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困难集中在前期,一旦建设完成,后面也算一本万利了,而东非的牺牲主要是数百万黑人劳工,而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黑人对于东非政府来说只是一串数字,或者说消耗品。
而解决了交通等基础设施问题,才是本世纪初东非工业跨越式展的基础。
但是,在此前东非的工业展成本显然比欧美要高的多。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虽然我们东非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看来是暴户,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有看到为了东非的展,我们付出了怎么样的努力。”
“将近千万人,为了东非的建设而丧命,正是因为这千万黑人劳工的牺牲,才让我们建设出世界第一的农业规模,世界第一的电力系统,世界第三的交通网络,世界第四的水利体系等等,从而奠定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坚实根基。”
农业领域,东非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毕竟东非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对农业的消耗要大于美国,所以东非的耕地增长一直都比较快。
电力系统方面,东非则完全是布局早,而且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硬生生将东非建设成为全世界电力最普及和达的地区。
交通方面,东非拥有世界第三大的铁路网络,仅次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在公路方面,东非公路建设长度仅次于欧洲,硬化路面长度又排在世界第一位,同时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最后则是航运,东非的航运达程度同样仅次于欧美地区。
水利体系方面,东非只能排在世界第四的位置,而东非之前的区域是,欧洲,美国和远东帝国。
前两者比较好理解,毕竟欧美工业展早,欧洲本身水利就比较达,且有历史积累的优势,而美国则同样有其地利上的加持,水利建设成本低。
至于远东帝国为什么能排在东非之前,这是因为远东帝国长期以来的历史底蕴,遗留的家产丰厚,远东帝国的历史中水利建设领域的史料就比绝大部分国家的历史都要深厚。
当然,这三个地区能够排在东非之前,还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他们的自然条件优势比东非要强的多。
长江,珠江,淮河……
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
密西西比河……
上述三个地区的河流条件就足够让东非眼馋的了,而且他们的区域平均降水量普遍要高于东非,相对于东非来说也更加稳定。
而这也为他们的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基础条件,毕竟水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于“水”,没有水,水利也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