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刚到府学时,人不习惯。下课了,他就往外走,想回家。
出了门,看见宽阔的石板路,他才回过神,猛然发觉他在府城。
那几天,他是出门吃饭,在饭馆里吃。
饭馆很热闹,别人都是三五个同窗搭伴,他来得晚,还没交到朋友,总是孤单单的。书童守着规矩,不愿意跟他一桌吃饭,让他很不高兴。
这个饭馆吃饭的情形,他也画出来了。
饭馆里没有满客,加上他,也就坐了三桌,还空着两桌,他偏偏把人群画得惟妙惟肖,单看神态,就知道这些人相谈甚欢,言语畅快。对比起来,独坐一桌的谢岩,还真有点小可怜样。
陆杨想说个什么,不好在画上添笔,就翻了一页。
翻了一页,还是画。是他们在家吃饭的样子,一家三口围坐在小桌旁,也是欢声笑语的画面。
他想家了。
陆杨另外拿一张纸过来,写了许多话。
他跟谢岩说,狗儿子到家了,算起来还是三张嘴巴吃饭,可他也是不习惯。今天跟娘坐一处聊天,说着说着话就掉地上了,还是要三个人在一起才好。
陆杨还摸了摸肚子,笔锋不藏话,在上面写道:“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怀上孩子,家里添丁,热闹一些。”
他写完,就把纸张放到一边晾着,继续往后看。
谢岩终于写到了藏书阁,那间名为静室的藏书阁。
他每天固定有格式,每一个地方,又会单独记录一些小事,让陆杨对这个地方加以熟悉,再看谢岩每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脑海里就有画面了。
藏书阁很大,谢岩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藏书阁。
哪怕是府城的书斋,都难以跟这间藏书阁相提并论。
他第一次去的时候,站在门口愣了好久。
藏书阁的书架都有十多面,里面游走着选书看的书生们。
他去的那天,正是午饭后,日头微斜,透过窗格照进来,人从光下走,都变得神圣。
他听见他的心像擂鼓一样的敲击,让他极为震撼。
这样大的藏书阁,却不设书桌,学生们看书,要么是借阅,带到学舍里、教室里看,要么是站着看。
站着看的学生,大多是挑选的,很少有留下看书的。
谢岩第一次到静室,没有看书。
他在里面走了很久,每一面书架前都有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