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给陆林留了一只猪崽,陆林已经确定要养。
还有一只猪崽,等回村,看大伯家推荐哪个族亲,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猪崽。
这两头陆杨没得挣。
铺面上的银子数量才四两多。
竹笋的银子已经结清,后面进账,都是他自己的。
干货也是,他已经支付过货款,进账也是自己的。
山菌还没结货款,这阵子卖得不错,菌子泡发以后,洗洗切切炒一炒,不论是炖汤打汤还是炒菜,都是好吃的。
冬笋之后,山菌的销量也起来了。
山菌晒干了,不压秤,一斤有好些。
他根据种类,进货价是四文到四十五文钱一斤,卖出去都有提价。
进价比外头高,卖价和外头一样。菌子是六文到五十文的区间。
上回送来的菌子,最贵的是青头菌,六十文一斤,不讲价。
总数也最少,一起才一斤多点儿。
黎峰说,这个菌子,寨子里的人都爱吃,一家也没多少,想着卖不出几个钱,自家早都吃完了。余下就这点,几家凑凑就这个数。
旁的菌子就便宜些,鸡油菌拿价是二十二文一斤,卖价二十七文。这个有六斤多。
余下是木耳和松茸的数量稍多。银耳又是一个价。
陆杨的记忆里,松茸贵过一阵,还是一朵一朵的卖。
那时候他听陈老爹说,有空回村一趟,可以从村里人手里买到便宜好货。因为村里有人跟黎寨人沾亲,能直接在山寨里买。
现在变了,松茸价格回落很多,还有点滞销,是最后卖完的,一斤才十七文钱。以前他去买,三十文一朵,还不能挑,去晚了还买不着。
陆杨摇摇头,县城里的富贵人家还是太少了。
穷人多,买不起,山里的东西又不需要人费心思培育,自然跌价了。
跌价狠了,上山一趟,捡回来菌子,晒干以后没多少斤两。上山的人又少了。
普通人家的食谱有限,吃得起的人家少,这些年始终没缺货,价格就没涨回去。
他有机会,要找乌平之问问,怎么才能认得一些外地的游商,看看他们要不要好山货。
府城的贵人比县城多,省城的贵人又比府城多,要是能卖到京都,这才真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