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口齿不清,但学东西快。野着长几年,对读书有兴趣了,你们就可以让他练字了,养成写字习字的习惯。入学以后,先生讲的东西,他这也听过,那也听过,让他写字,他像个样子,得了夸赞,兴趣会更浓。
“不用着急让他写文章,这是把他放在笼子里教。等他兴趣起来,抓紧认字,把学过的典故串一串,让他自己去通读、去探索。自己探寻出来的,会更惊喜。小孩子要捧一捧,让他给你们讲新发现的东西,再多夸夸。如此几年过去,他也该八岁、九岁了。”
谢岩说:“要是你们舍得,就把他送来我这儿,我教他读书。”
黎飞到府城求学,是十二岁。
壮壮提前几年,应当没事。
黎峰皱眉想想,问他:“这典故、故事怎么讲?我跟小柳识得字,肚子里的墨水实在没多少。”
专门请个先生来,怕是达不到要求。
谢岩笑道:“可以找我们干爹帮忙。我家夫郎小时候听他讲过很多典故,从其中懂得了很多道理,这些足够用了。”
接下来,谢岩又讲了如何在大量识字期间把典故串联。
家里有钱,可以给他整本书,他翻到喜欢的文章,通读完一篇,获得了成就感,有极大可能会搭着把其他文章也翻一翻。
如果没条件,就给他拿单篇文章的文稿。让他一篇篇的积攒,从里面记录生字生词。这个习惯要养好,认得以后,要时常温习。以后做文章,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他们家有书斋,书本是小事,但要好好引导,不能养成不珍惜书本的习惯。读书人,必是爱书人。
余下的,就太远了,以后再说。
然后是谢岩爹教他的东西,读书不能一直读,要换换脑子。谢岩那时候是学画画,这时候却劝黎峰让两个孩子学点武艺。
他也不知是不是心态变化,总之他开始强身健体的时候,正是他发奋努力之时,身体好了,他觉着读书的精力更旺盛,起来活动活动,再读书,脑子也更灵活。他也教给黎峰。
一个家族,要改换门庭,最方便的路就是科举。
黎峰和陆柳都晚了,幸而有下一辈可以培养。
一代人成才,算壮壮也是个天才,依着谢岩的年岁来算,需要二十年。
二十年后,他们不过中年而已。
谢岩给黎峰画个饼子,“以后在京城见。”
黎峰也不知行不行的,他先应下了。
壮壮若是有出息,他以后就是进士爹。
壮壮要是没出息,他就把孩子打一顿。
这事说完,谢岩又拜托黎峰一件事。
“我不在家这阵子,你们要常来我家看看,我夫郎好强,什么都扛着,让柳哥儿多问问。要是我回来之前,他生了,你们也帮忙照顾着。各处仔细些,他早前身子不好,现在怀孩子,都说孩子喂大了不好生,我都不敢给他多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