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笔趣阁 百度 > 第384章(第1页)

第384章(第1页)

一般走在路上吃,都会选择烙饼,饼子做干巴一些,难啃,但保存时间久。

乌平之说,他们每天最少要在野外吃一顿饭,村落之间有距离,到下一个县城也有路程,抵达府城之前,以赶路为主,有五到七天的车程。

陆杨想了想,带了个小铁锅,再拿五斤面粉、一斤盐。

既然是要在野外吃一顿,那肯定会歇脚生火,他就拿铁锅,给大家煮面疙瘩吃。

还能用铁锅揉面,能吃个手擀面。

这回去府城,还有几人同行,大多是私塾的同窗,有部分是别家私塾的书生,甚至有人是坐馆的教书先生。

都是乌平之结识的人,他家里安排不下,每逢考试,他都会跟家中伙计说,提前租个小院子,到时安排朋友们住进去,免得到处找住所,还要跟人挤一窝,吃住不好,没精神应考。

商户人家拉拢书生们是常见的事,乌平之说得坦荡。

科试并非全部秀才都要考,县学教官们只需造应试人员的名册,考生要亲自填写。都是常规内容,姓名、年龄、体貌、籍贯、三代直系亲属姓名、入学情况、有无处分等等。

办这事,他们去县学排队,又跟袁集等人碰了面。

这些人只有欺压弱小的气焰,没有容人之量,更不会承认自己的不足。前阵子,谢岩先把袁集骂了数次,后来他手上的事多了,还说要去骂另外几个人,都是零零散散的骂,没有对待袁集的攻击力。

但他早前写的文章批语在书生圈子里流通,不仅是县学的书生看,今年许多应试的考生还特地找门路,寻摸文章来看。

如此一来,周边全是议论他们文章的声音。谢岩还没怎么骂,他们就文心破碎了。

今次碰面,个个都是一副憔悴面孔,偏偏眼底有着呆滞又疯狂的执念。他们不再是为了乡试资格应试,而是为了证明自己。

考期在即,谢岩不惹事,老老实实排队。

他们发现谢岩,各自盯谢岩看几眼,也没惹事。

这头结束,他们便能出发了。

他们两口子不用赶车,就坐乌平之的马车。

是一辆有顶棚的马车,棚子很简约,有点像架子床的构造,底板之上打下四根木桩,木桩上撑着一个棚顶。

四面比架子床留出来的空间小,都做了大窗格。平常赶路,四面透风不憋闷,还能挡雨遮阳。

乌平之跟他们介绍:“这是夏季赶路的马车,到冬季,就会换个车厢,全遮起来,很暖和的。”

陆杨很有兴趣,里外打量了个遍,也问造价几何。

人挣钱是为了过好日子,好日子的概念具体了,才知道攒钱做什么,这样才有奔头。

陆杨喜欢给自己定实际一些的目标,好吃、好喝、好穿、好住。

马车属于“行”,排行靠后。他听听就算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