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特地搞邻里关系,平常见面打招呼,事情不急就停下来唠两句,附近人家都见过了。互相都有所了解。
这条巷子有六座民房,加他们家,一起住了九家。能在附近住宿读书的,都是秀才。单独租房的几户都是中年秀才,孩子都遍地跑了。
谢岩房子租得大,私塾又贵,平常跟人碰面次数少,跟邻居们都不熟。
陆杨又不炫耀名次、成就,只说夫君姓谢,大家一般叫谢岩谢秀才,喊陆杨叫陆夫郎,平常倒也相安无事。
他铺子里卖菜的,每天下午回家,他都会多拿一些。
眼看着要蔫吧的菜,他满巷子问问,谁家要,就拿走。
如此一来,他们两口子平常不在家,娘那边有事,招呼一声,邻居们会帮帮忙。
至于他们私下里怎么议论,怎么说他们,是夸还是酸,他不在乎。表面和睦就够。
这天,他到铺子里,在前门转了转。
灶台还是要趁早搭起来,舍不得一天的生意,就要承担一天的风险。
张铁就会搭灶台,让新来的帮工石榴和银杏去揉面团,今天做馒头和花卷,包子卖完不补货。把张铁空出来,准备一下搭灶台用要的材料,从账上支银子。
晚上下工以后,大家辛苦点,把铺子里的货都拿席子盖着。让张铁晚上搭。
搭灶就要做烟囱了,需要几天的工期。尽量晚上做,白天不生灰。
包子馒头就多跑几次,从后面拿过来。
巡完店,他跟陆林一起包酱肉包子,再教他识字、记账。
做生意有很多门路,陆杨一时想不起太多东西,平常铺子里的事,他能教的都教了,现在除了识字记账之外,陆杨也会给他安排任务。
每天进店的客人很多,总有客人什么都没买就走了,除了兜里没银子,肯定还有别的原因。尤其是熟客不来店里,这个原因需要好好想想。
陆林开始琢磨这个事情以后,进步飞快,讲话更加圆滑了。
比方说,他前天的时候,跟一个熟客推荐鸭蛋。
鸭蛋是黎峰送来的,有两种。咸鸭蛋贵,鸭蛋便宜。
他看是熟客,就推荐人家多买鸭蛋,少买咸鸭蛋。咸鸭蛋不难,居家过日子,大家都会做。
但那天,这位熟客是跟邻居一块儿来的。两个都是熟客。另外那个客人,听见陆林的推荐,就一直怪声怪气的笑。
陆林也不知道他笑什么,过日子,谁不想省些铜板?
他这样做生意,也是陆杨教的。
卖吃的,要细水长流。他们为客人着想,客人肚子饿了,就会想到他们,想到他们,就会过来照顾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