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就是全羊,真是厉害。他们去集市里,都是散着称重卖。全羊得卖到铺子里,比如羊汤馆、酒楼。这都要压价的。
他们麻溜收拾,几个人别的羊都不管,合伙先料理一头。生怕丁老板反悔。
不过半个时辰,他们就上门送货。给丁老板看笑了。
陆杨带陆柳继续出门转圈,教他上门叫卖的门路。
要热情一点,喊话要有明确指向,什么地方有了什么货,主要推荐的货物一定放在最后重点提。
上门叫卖,就是惦记别人兜里的银子,这事儿大家心里明白,不用说得直白,就制造个货物不多,来晚了就没有的假象就行了。
过街走动,陆杨又给陆柳买吃的。
住山里,平时难得花钱买小吃。
陆杨给他买了糖葫芦。在陆杨的印象里,这种酸酸甜甜的东西,很得小孩子喜欢。
陆柳跟他分着吃,哥哥吃一个,他吃一个。
兄弟俩还去看杂耍。
看杂耍,有钱捧钱场,没钱捧人场。
陆杨在县里长大,但没有完整看完杂耍。
他太忙了,今天带弟弟看,他也一起看。
陆柳以前来县里,都匆匆忙忙的,要走好远的路回家,怕多待一会儿就饿得走不动路,也怕天黑了还在路上,从来不敢多留。说起来,也是第一次看这么久的杂耍。他两眼盯着,糖葫芦都忘了吃。
兄弟俩鼓掌叫好,看完一场,人家敲锣来讨赏,他们一人给了三文钱。
这头沿街也能喊两嗓子,都是生意人,生意人挣钱就是为了糊口。糊口就是吃喝。
他铺子里卖吃的,有需要的可以过去看看。
有人眼熟他,跟他搭话:“陆老板,今天不卖你那一百两学的酱肉包子啦?”
陆杨笑道:“卖呀,大家都知道我卖包子的,我就不多说,今天有好货送到,给大家伙说说,有需要就去转转。东西不多,晚了就没有了!”
他那铺子还寒酸着,货却实在多,今天这个,明天那个。
除了羊肉,陆杨次要宣传的是冬笋。
雪后不是挖笋的时节,能有这么些拉来县里卖,可不容易。要吃就得赶早!
和之前一样,菜很能带人气,铺子里有了人气,来买菜的客人,见了肉,闻着味儿,没有不馋的。
手里阔绰的,就拿钱割肉。半斤一斤的,是那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