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岁岁平安出自哪个古诗词 > 第223章(第2页)

第223章(第2页)

三兄弟立即回头望去,就见自家老爹被冯籍抓在手里,脖子上全是血。

冯籍没看三兄弟,径自对那七万辽州兵道:“辽州的兄弟们,自皇上登基,北地各州县的贫农都分了田地,各卫所的将士们也都能如实拿到军饷,眼瞅着大家都要过上好日子了,偏他陈望父子狼子野心,还想拉着你们一起抵抗朝廷,可真打起来的时候,他们躲在大军后面作威作福,冲在前面挡刀流血的只有是你们!陈家赢了,你们拿的还是那点军饷,陈家输了,你们却要沦为降兵发配各地为苦役,敢问,这是你们想要的日子吗?”

辽州军的小兵们陷入了沉默。

陈家三兄弟刚要开口,萧缜上前一步,俯视他们道:“陈智陈信陈仁,如果我想要你们的命,只需许辽州军的兄弟们以高官厚禄,他们定会替我动手,可念在你们父子尚未铸成大错,只要你们束手就擒,我与冯将军会在皇上面前替你们求情,至少能保住你们陈家一族上下的性命。”

冯籍:“皇上重情重义,念在你们陈家多年的戍边之功与拥护之功,定会放你们一家一条生路。”

陈家三兄弟或咬牙或握拳。

陈望站在高处,看着被十二万大军围在中间的七万辽州军,就算杀出重围外面还有五万骑兵等着,便知大势已去,自家根本没有别的路可选。

“降吧,降吧!我陈望认栽了!”

冯籍与萧缜的这次北线开战,名义上是以伐乌为主,其实收缴陈望父子手中的军权同样重要。

辽州位于大裕朝的东北角,北接乌国、南连青州、东临海国。倘若陈家与乌国勾结,蓟州军就要面对乌国铁骑与陈家骑兵的两面攻击,一旦陈家与黄起遴联合造反,两家大军便可从青州发兵直攻洛城,一路平原无险可守。

而大裕得了辽州,辽州便可与蓟州、大同连成一条完整的防乌战线,青州的黄起遴也将被辽州、冀州、京南包围,再难兴起大的风浪。

可以说,为了北边的安稳,乌国可以不伐,辽州军权是一定要收回朝廷的。

但只有以伐乌为饵,才能哄骗陈望带七万铁骑离开辽州,陷入冯籍与萧缜的圈套。

秃头山一役,随着陈望父子的投降,七万辽州骑兵顺利落入冯籍、萧缜手中,三方都没有兵力损失。

下了山,冯籍对萧缜道:“乌国主力多半在西北方向,我准备继续带兵去追,如果进了十月还找不到,我再退兵。”

萧缜:“辽州还有三万兵马由陈威、陈严统率,我带南营的五万兵去劝他们归降,那七万辽州军就交给您了,本来就是边军,更适合与乌作战,有您的威望震慑着,他们也更容易忘了陈家父子,从此全心效忠皇上。”

陈望的那两个儿子一日没有投降,草原上的七万辽州兵就绝不能放回去,以免他们临阵倒戈,所以辽州只能由萧缜去收尾,而冯籍身为边关名将,威望更能让七万辽州兵臣服。

当然,如果萧缜贪图兵权,他完全可以借口兵少恐难对付陈家兄弟,从七万辽州兵里分走三五万。

可从始至终,萧缜都没有惦记过辽州军的一兵一卒。

冯籍真的很欣赏这样的萧缜,之前打窦国舅时,他一直跟着皇上,未能与萧家祖孙并肩作战,只听鲁恭对祖孙俩赞誉有加,而今跟着萧缜一起打了一场漂亮的诱敌战,冯籍终于明白鲁恭的心情了,为将者,谁能拒绝如此可信可靠的战场同袍?

他握住萧缜的肩膀,嘱咐道:“你兵少,到了辽州千万小心,这边有我,定保你后方无忧。”

萧缜应下,眺望一圈这茫茫草原,目光回到冯籍脸上,笑道:“这半年能跟着国公爷在边关历练,是晚辈之幸,等辽州的事解决了,我在蓟州恭候国公爷凯旋。”

冯籍:“好,到时候咱们痛饮一场,不醉不归!”

九月初七,北边的这场战报终于经由数日的六百里加急送到了兴平帝手中。

兴平帝这几个月当然也没有闲着,留五万大军驻守长安提防吕胜偷袭,他亲率十五万大军驰援汉中,在此与来袭的梁国二十万大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攻城守城之战。

六月里,梁国得知萧穆带领十万大军从荆州沿着水路进了蜀地,忙分兵十万去应对萧穆,在汉中一带的战事也从攻城变成了守城。兴平帝则趁热打铁,开始从汉中逐步进军梁国领地,梁军且战且退,北线战报传来时,兴平帝正带兵围攻广元。

广元是梁国北面的门户,只要打下广元,再攻下天险剑阁道,便可直入梁国都城益州腹地。

六百里,距离益州就剩这六百里了。

正因为如此,梁国对广元防守甚严,僵持了一个月,兴平帝损兵两万都没能攻下广元城。

北边的胜利就像一场及时雨,重新振奋了兴平帝大军的士气。

与此同时,萧穆那边也送来了战报,东线大军成功攻占达州,与广元中间只隔了巴中这个重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