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间介绍的时候,李怀德就开始提问:“易中海的技术到底怎么样,能做多少八级工的工件。”
金大头不敢在这个事情上隐瞒,如实的说了出来。
李怀德最后问道:“我几年前就提过,易中海需要多培养一些徒弟。
不知道他现在收了多少徒弟,现在都是什么水平。”
金大头冷汗一下下来了。
他不好意思说这个,实在是太丢脸了。
堂堂七级工,在厂里工作了十几年,就一个徒弟,好多年都没考过二级工。
“怎么,你不知道?”
金大头看了杨培山一眼,然后说道:“易师傅这些年都在钻研技术,所以就没有精力教徒弟。”
李怀德呵呵笑了起来:“这么说,其他人的技术不好,都是因为教的徒弟多了。
好了,我没问题了,下一个吧!”
接下来几个人,李怀德问的都是同样的问题。
那些人的资历摆出来,明显比易中海强。
别人身后都跟着一大堆徒弟,其中有的都考上五级工了。
唯有易中海,身后只跟着一个一级工的徒弟。
杨培山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实在是这个问题很致命。
厂里一直提倡要互帮互助,高级工要带着低级工。
易中海的行为,明显是跟厂里的政策作对。这个时候,他要支持易中海,让别人怎么看?
最终考取八级工的名额,被七车间的孟正豪和九车间的魏楚恒得到。
这两个车间的车间主任,看李怀德的眼神中,都带着感谢。
车间里有了八级工,代表的可不仅是面子,还有政绩。
有了八级工,每年的车间评比,都会占到不少的便宜。
金大头是最郁闷的。
开会之前,杨培山暗示过,让他推举易中海。
有了杨培山的支持,易中海拿到名额,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谁能想到,李怀德会抓着徒弟这一点不放。
尤其是散会之前,李怀德交代他,一定要给易中海做做思想工作,多教导一下徒弟。
这个交代,差点把他郁闷死。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他都给易中海做了多少年的工作了,易中海都不认真教。
杨培山把金大头叫到办公室:“你到底是怎么当车间主任的。”
金大头感觉自己很冤枉:“杨厂长,我是真的没办法了。
厂里的高级工调走了之后,很多工人都围着易中海,希望能从他那里学习技术。
他不愿意教,我能有啥办法。
那些跟着他学的工人,学了一个月之后,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