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斯按下溢于言表的自豪感,故意卖了个关子,享受了片刻沃涅郡缙绅敬畏的注视之后,方才骄傲地说出新式犁车最大的优点:
“关键在于——它不需要重挽马、也不需要耕牛,只要两匹赫德马就能拉动,如果是土质疏松的农田,一匹赫德马也可以轻松拖着走。”
不知是谁带的头,懵懵懂懂的沃涅郡缙绅、妇女稀稀拉拉地鼓起了掌。
“请允许我自私地将它命名为——蒙氏犁。”面对沃涅郡的乡亲父老,温特斯莫名有些感慨,他动情地说:“诸位,说不定,将来会有那么一天,这柄犁的名字比我的名字更加脍炙人口。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会将它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
似乎被血狼的真挚所打动,掌声变得更加热烈,有几位年轻女士还配合气氛,适时地流下了几滴眼泪。
温特斯擦了擦眼角,深吸一口气,亮出了终极促销秘诀。
“现在购买的话。”他热情洋溢地补充说明:“还白送一包钉子。数量有限,不要错过。”
……
[阿尔忒弥斯城外]
“他们为什么不买呢?”温特斯拉着梅森,无法接受地问:“他们为什么不想买?”
梅森学长快要被逼疯。
学长强忍怒火、紧攥双拳,拨转马身看向预备军官们,朗声宣布:“光是站在这里看、听我给你们说,学不到什么东西——也该让你们提前上一堂实地考察课!”
预备军官们精神为之一振。
在两位保民官和预备军官们面前——阿尔忒弥斯城的西北方,一座长宽过三百步的星形堡垒已经破土动工。
数以千计的建筑者正在原野上挥洒汗水,其中包括俘虏、受雇城市贫民以及附近村镇——甚至是河对岸——来打短工的农夫。
随着泥土被挖掘、被搬运、被夯实,堑壕、堡垒主体和六座棱台已经隐约能瞧出形状。
“去近距离地观察它!审视它!”梅森注视着预备军官们,眼角含着笑意:“思考你会如何进攻它!再思考你会如何使用它!然后回来告诉我!”
看到预备军官们颇有些畏缩,梅森用力拍了拍手,鼓励道:“别担心!去仔细地观察!大胆地想象!然后再勇敢地回来告诉我!去!出!”
预备军官们抬手敬礼,三五成群地离去。
梅森目视着年轻的预备军官们纵马奔向刚刚动工的堡垒,他深吸一口气,合上眼睛,缓缓挥动手臂,在黑暗的画布上勾勒着这座堡垒竣工时的模样:
它将拥有完美对称的几何外形,犹如一片六瓣的花朵;
它将具备开阔而良好的射界,周围的土地将会被铲平、修整,以使每一个坡面的延长线都与射击口相交;
它将准备足够数量的火炮——带着轮子的火炮,便于守军指挥官随时集中或分布火力;
它将俯瞰安雅河,控制阿尔忒弥斯通往沃涅郡腹地的动脉,扼守连接铁峰郡和枫石城的行省大道;
它将成为铁峰郡军的要塞、补给仓库和物资中转站;
它将成为矛尖、盾牌和庇护所;
最重要的是——它将成为理查德·梅森书写在大地上的第一个作品。
“所以……”梅森学长默念:“所以……”
“所以他们为什么不买我的犁车?”温特斯抓着梅森学长的衣领,悲愤自问:“他们为什么宁可花钱买钉子也不买我的犁车?”
[补充说明:马更娇贵、更难养,为什么新垦地农民还是大多用马耕地?为什么不用牛?]
[《技术史》给出的回答是马耕种度更快,所以地中海附近的小片农田耕种多用牛;而中欧的大片森林、沼泽被开垦出来以后,马匹逐渐成为耕种主力役畜(当然中欧农民也有用牛的)]
[笔者最初并不理解,为什么【耕种度】这个似乎并不重要的因素,竟能让农民们放弃更省饲料、更吃苦耐劳的牛。虽然在新垦地采用了这一设定,但疑惑始终存在于脑海中]
[直到笔者看了《克拉克森的农场》,片中农场主原本有着比较充分的时间,翻整全部土地。然而很不幸,当他刚刚开工时,下雨了。而且一下就是很久,最后留给他翻地的时间,只剩下短短几天]
[而农业顾问告诉杰里米·克拉克森,每把种子晚种下一天,都会导致最终的减产。最后克拉克森无奈之下,只能不预先翻地、直接播种]
[对于小片田地、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来说,耕种度的差距并不能直观体现;但是对于大片田地、粗放种植的农业来说,耕种度的差距可能就是丰收和歉收的差距]
[因为【不失农时】真的很重要,而且【农时】也很容易错过]
[再加上新垦地地广人稀,人人都有出行代步需求。所以新垦地农民主要选择使用马耕,而非牛耕,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