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杀死六岁小姑娘 > 第104章 图书室和博物室(第1页)

第104章 图书室和博物室(第1页)

还记得张诚家中有一个巨大的样品架子吗?这些年的收集,这个样品架子几乎已经填满,张诚在其中投入的费用却没有多少,毕竟一个格子50个钱的价格,能花多少钱。现在这个样品架子已经被公孙尼子接管了。样品架子被公孙尼子搬到教学楼,紧挨着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有公孙尼子、张苍、蒙恬、扶苏、徐福默写下来的各种典籍,还有一干教师日常的教学讲义、图纸。图书室所藏的书卷数量少得可怜,尤其是这些书卷是以纸张书写而成,相比木简就尤其单薄。想想自己在御史府的府库藏书,张苍一个劲儿叹气。“已经不少了。”公孙尼子劝慰着几位见过世面的大人物。“这里的所藏,也有几百万字之多,只不过因为纸张轻薄,看上去有点单薄而已。”这里的典籍,准许所有学生来翻阅和抄写,但是不得污损毁坏和外借。公孙尼子还特别设计了一种阅读典籍的小架子,斜斜的立在桌面上,书籍摊放在架子上,翻动的时候采用手指去捻一下页脚,这样能尽可能避免对书籍的损毁。“以后有机会,把这些抄下来,印刷出来,数量更多就可以自由借阅了。”公孙尼子感叹。当然印刷下来谈何容易,几百万字的书籍,刻制成钢板蜡纸,也要花费许多时日,消耗许多人工。样品架子的房间叫做博物室。每一样东西都按照原来的位置摆放着,每一个格子里都有一张小纸条,抄写着这样物品的发现地、发现人、名称和用途。没有名称和用途的,就暂时空缺。一些植物,会被描绘成图样,放在那里,叶片会干枯,但是图片总能依稀辨别出它原来的样子。学园鼓励同学们对博物架上的物品进行信息补充,和尝试寻找它们的用途。对这个博物架,使用最多的其实是徐福。这位方士第一次发现一种全新的认识和尝试新材料的方法。公孙尼子特别在这个博物室放置了一本山海经的抄本,希望大家能通过对比山海经的抄本,核对这些事物,也希望能够一一搜集整齐山海经上的所有物品。这件事从来没有人做过,但是这个博物架给公孙尼子一个启发——万一在自己的这个时代能做成这件事呢?儒家本来就有格物致知的说法。孔子也是以博学而着称,孔子的博学不仅仅在于他熟悉周礼和典章,也包括他对世间万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和认识。据说孔子曾经凭传言就断定吴越府库所藏的巨骨就是防风氏的腿骨。可见其博学。甚至连孔子传下来的那张琴,公孙尼子也放置到博物室,标记了这张琴的来历。到了张村,有了木工坊的支持,公孙尼子现在可不止一张琴,学园自己就收藏了好多张新琴,在音乐课上作为弟子们的教具。这张传自孔子的琴,就被这样收藏起来了。当然,在旁边的标签上,公孙尼子特别强调,这张琴只能观看,不得触摸。这间博物室,就是后来着名的上郡博物馆的原型。一些张村所造的产品,也被收藏在这里,比如一台已经用坏的油印机、比如泥叫儿、比如蜂箱的模型、比如第一件玻璃器、比如张诚赵杏儿夫妇实验的瓷片、比如赵芃设计的校服。虽然这些物品在张村已经是寻常之物,但是公孙尼子认为这些物品具有特殊的纪念价值,值得珍而重之的收藏。看着自己设计的校服也被公孙尼子摆放在陈列架上,赵芃是开心的,自己的造物能和张诚先生的造物陈列在同一间屋子,好像两个人更亲近了一样。赵三球制作的两个铅块,也放在一个木架上,由于氧化作用,这两个铅块已经晦暗了。但是旁边的标签上清楚的记述着这件物品的故事,还特别标记了这两样东西的重量。但是煤油灯的灯油、制作油墨的轻汽油、取火用的取灯儿,都没有收藏在这里。公孙尼子很遗憾的对徐福说:“这些东西易燃,放在这里很危险,以后有条件,想办法再做陈列吧!”只给这几样物品留了架子的空间和标签说明。山中的鸟兽,也没有办法保存下来,公孙尼子请了手艺人,做了泥像和彩绘的模型,放在这里。只是手艺也算不上好,做不到惟妙惟肖。:()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