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朱棣一脸得意,满脸都写着快来夸我的表情。郑和下西洋,乃是出于和平与交流的初衷,而非侵略扩张。后人也许会说,这么好的侵略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然而在他的心中,真正让他寝食难安的,就是大明的边患。不解决边患问题,明朝边境将不得安宁。?为此,他翻遍史书,终于找到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这个最合适的借口。匈奴曾让大汉的皇帝受困,他作为后世子孙,带兵前去一雪前耻。不是理所当然吗?这就是天经地义、大义凛然之举!朱高炽顿时有些语塞。爹啊,你是不是有些离谱!想打仗就直说,拿千年之前的事情当借口,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啊!【隐约间记得,咱们当初修长城,好像是为了在边境线外抵御外敌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到了境内。】【反正肯定不是为了爬山方便。】嬴政心中泛起丝丝疑惑。他费老大劲修建长城,可不就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守护大秦疆土?怎么后来变成在境内了?他沉吟片刻,思绪飞速运转,随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差点忘了,华夏后世的疆域,可是比秦朝大的多!他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些是他们老祖宗向友好邦国化缘化来的。“那可能是华夏真的侵略他国了。”“哦,不那就叫教化四夷!”“四夷心甘情愿并入我华夏版图,不错!”【在古代还有一个职业,致死率非常高、待遇极差却又很抢手的职业,那就是外交使节。】【而且他们都是越作越好。】【作好了功成名就,作死了大军在后。】【表面上是代表华夏去交流的,实际上就是干一些杀权臣,调戏别国太后,要王下跪等作死的操作。】【目的就是让对方杀自己,让我方师出有名。】刘弗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匈奴扣押苏武多年,甚至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亡。这不仅是对一位忠臣的侮辱,更是对大汉尊严的践踏。苏武在苦寒之地,受尽折辱,仍然心系大汉。如今苏武已经平安归来,匈奴的这笔账是时候彻底清算了!【楼兰,以前是个国家,大家都听说过吧?】【如今已深埋于疆省维吾尔自治区,巴音多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广袤沙海之中。】【为什么书里那么多楼兰?】【就是因为楼兰把使臣给杀了,但是还没等我们动手,楼兰自己就没了。】【连那些诗人都憋屈的慌,就疯狂的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诗啊!】【什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什么“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什么“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提及楼兰,刘弗陵的眼中闪过一抹更为深沉的寒意。匈奴是明目张胆的结仇,楼兰则是反复无常的墙头草。楼兰的地理位置极为关键,正好卡在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上,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其地界北邻匈奴,南接大汉,如此夹缝中求生的境遇,迫使楼兰不得不时常在两大势力间权衡利弊,以求自保。而楼兰与匈奴更为接近,使得楼兰在多数时候倾向于向匈奴示好。先帝刘彻,虽对楼兰之举略有不满,但出于全局战略考量,并未对楼兰进行军事讨伐,而是邀请楼兰王至长安一叙。楼兰王一到长安就开始诉苦,说自己夹在匈奴和大汉之间实在是太难做人,他们对汉朝的某些行为实属无奈之举。大汉当时正在同匈奴对抗,万万不可同楼兰交恶。否则若是楼兰给匈奴通风报信,那样大汉将会十分被动。因此汉武帝选择“原谅”楼兰王,允许楼兰在保持中立的同时,继续与汉朝保持友好往来。然而,好景不长,老楼兰王离世,新王即位。这位自幼在匈奴部落成长的楼兰新王,自然对匈奴怀有深厚的情感,上台后迅速切断了与汉朝的联系,并封锁了楼兰古道。甚至与龟兹联手,纵容匈奴人杀害汉朝使者。更甚者,楼兰王还带头杀了来自安息、大宛的使者,将贡品据为己有。其行径之猖狂,令人发指。楼兰的多次挑衅,刘弗陵怒不可遏,于是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对付龟兹和楼兰的良策。”朝廷顿时陷入一片寂静,百官都不敢轻易开口。先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已使汉朝国力有所损耗,还需谨慎行事。在刘弗陵有些恼怒之时,时任骏马监的傅介子主动请缨。他很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毕竟给皇帝一直养马也不是长久之计。“启禀陛下,臣愿以出使大宛之名,前往龟兹与楼兰,对其行径进行严正谴责。”刘弗陵闻言,点头应允。“爱卿一旦完成任务,那必然会重重有赏。”他又顿了顿,接着说道:“爱卿此行,务必小心谨慎,安全归来。”同时,他朝天幕努努嘴,又给了傅介子一个奇怪的眼神,并说道:“爱卿,一切便宜行事!”永乐年间。朱瞻基顿时乐了。也不知道后世的疆省人背到这些杀气腾腾的诗词时,是什么感受。那些自幼便耳熟能详的诗句,长大了才发现,要斩的竟然是自己。:()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