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珍回去以后越想越气,昨天下午跑到解家,又把王桂英给骂了一通,说啥她女儿看上她儿子是她家的福气,她儿子都快三十岁的人了,一直没个对象,也没结婚生个孩子,指不定是身体哪里有毛病,才娶不到媳妇,她女儿不嫌弃她儿子,她竟然拒绝,活该她解家男人全家死绝,断子绝孙!
解家三代男人从军战死,一直是王桂英心里的痛,唯一的儿子还没结婚就被人咒死绝,断子绝孙,王桂英本来就有心疾,被吴月珍这么一气,直接气得晕了过去。
解嫣和附近的村民,手忙脚乱地请村里的赤脚医生杨老爷子,也就是吴月珍的公公过来救人,杨老爷子看了一眼,说王桂英的状态不好,要立即送去县里的医院救治,否则有生命危险,大家伙儿连忙套了驴车,送王桂英去县里。
为了以防路
上出意外,杨老爷子和解嫣,还有解家两个本家的叔伯一道坐在驴车上,往县里赶。
那个时候解堰正准备回石水村,在路上碰见了杨老爷子他们,连忙折返,送王桂英去了县医院急救。
而始作俑者吴月珍吓傻了,一溜烟地跑回了杨家,压根不敢对外人说这事儿。
是以,住在距离村里人较远的村尾罗家里的乔希瑶,不知道王桂英出事的事情。
乔希瑶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不知为何松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解堰不来找她,不来哄她,他是有事给拌住了。
乔希瑶心里涌起担忧,不知道王桂英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她很想去趟县里,又怕别人说闲话,毕竟她跟解堰处对象的事情,除了舒曼,没跟其他人说过,她不想被别人认为是她勾引了解堰,想嫁给解堰躲避劳动。
可王桂英虽然嘴上说话不大好听,她住在解家的那几天里,王桂英对她很不错,家里什么好吃好喝的都舍得给她吃,还给了她一件崭新的棉衣,现在王桂英躺在医院里,她不去看望她一番,好像说不过去。
思虑再三,乔希瑶还是决定去跟村支书解志请个假,去县里探病。
换成是其他知青,隔三差五地来请假,解志指定不批,还得骂上两句,就你事多,是不是想逃避劳动?
面对乔希瑶就不一样了,别人不清楚,解志心里清楚的很,自己那个大侄子,对这个姓乔的女知青好着呢,两人没准能成事儿。
乔希瑶一说要请假去城里看人,他不用多想也知道,这姑娘指定是去县里探病想,在解堰面前刷好感的,他没二话就批了。
他还让老于头赶驴车,送乔希瑶和他,还有杨会计,副书记杜康平等人一道去县里。
昨天下午王桂英被吴月珍气晕了过去,他这个当村支书的,还是今天中午,从自己婆姨嘴里听到。
当时他正对着杨会计杨远华破口大骂,王桂英是烈士家属,家里放着一等功臣的牌匾,县里和公社的领导都要给她三分薄面,她又有心疾,村里谁都不敢招惹她。
吴月珍倒好,竟然不怕死的上门去骂王桂英,把人气晕了过去,这下不光吴月珍要遭殃,就是他们这些干部,也得被上面的领导问责。
他们在大队部正商量着要去县里看望王桂英时,知青们过来提意见,一开会就是两个多小时,把这事儿给耽误了。
现在乔希瑶要去县里,正好跟他们一路。
到了县里,乔希瑶为了不跟他们一起去县医院,引起他们的注意猜疑,特意在县里转了一个多小时,在百货商店和供销社买了一些慰问的礼品和水果,猜测着解志他们应该走了,这才拎着东西去医院。
县医院是个三层的破旧楼房,穿过前面的门诊楼走廊,就到后面另一栋同样是三层楼的住院部。
乔希瑶找到一个护士,仔细打听了一番,知道王桂英昨天送到医院以后,经过一番急救已经脱离危险,现在正在特殊病房里修养,她便拎着东西上三楼。
王桂英住得病房在走廊尽头的一间单人病房里,她是县里有名的烈士家属,丈夫、儿子皆牺牲在战场,剩下一个儿子曾经是陆军某部军官,退伍之后在地方上当民兵连长,县里的武装部都要给他们母子一番薄面,今天县武装部的领导收到风声以后,一大早就过来进行了慰问,还让医院专门给王桂英开了一间单独的病房,让她好好养病。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了,病房外的走廊静悄悄的。
乔希瑶拎着东西站在写有31床的病房门前,犹豫了许久,这才敲门。
“谁啊?”病房门被打开,解嫣那张清秀漂亮的小脸出现。
她看到乔希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妈,乔知青来看你了。”
她说着,给乔希瑶让开一侧:“乔知青,进来吧。”
“好。”乔希瑶提着东西走进病房,梭巡了一圈病房,没看到解堰的人影,有些局促地将手里的东西放到病床旁边的柜子上道:“王婶婶,我听说您晕倒了,正好我今天来县里给我爸他们寄信,顺道来看看您,您感觉怎么样,身体好点没?”
不大的病房里,王桂英半躺在房间中间的病床上,鼻翼间还插着输氧气的管子。
早前解志他们过来慰问王桂英的时候,就已经跟她知会了一声,说一会儿乔希瑶可能会来探病,所以王桂英对乔希瑶来的到来,并不意外。
她也明白乔希瑶是专门来看她的,说是寄信,其实是乔希瑶找得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