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在那遥远的西北[70年代 > 第121章(第1页)

第121章(第1页)

听到乔希瑶那娇滴滴的呼喊声,而自家儿子屁颠颠地马上进左侧的窑洞里去,王桂英心气不顺地放下手中的褂子道:“你看看你二哥那不值钱的样儿,他跟那乔知青还没怎么着呢,这又是煮饭、送饭,又是端水、倒水,人家一喊,马上嘚嘚就过去了,这要是姓乔的以后进门,他还能记得我这个老娘和你这个妹妹不。”

解嫣坐在窑洞开得窗户下,看着手里的书籍《红岩》,头也不抬道:“妈,这没啥不好的,我二哥都二十七岁了,村里的男人在他这个年纪,孩子都七八岁,能打酱油了,之前你给他安排了多少相亲对象,一个都没成,您不是急得跳脚,说啥只要二哥娶媳妇,管对方是阿猫还是阿狗,只要能给解家开枝散叶,你都认。现在二哥看上了乔知青,人家乔知青清清白白,漂漂亮亮,又是从城里来的姑娘,有文化,二哥跟她好上,不比那些媒人介绍来的歪瓜裂枣强。”

她倒不是喜欢乔希瑶为她说话,而是舒曼跟她住一间屋儿,两人相处的这三日,舒曼没少在她面前说乔希瑶的优点,说乔希瑶人美心善,家世干净,干活勤快,吃苦耐劳,还出手大方阔绰,对自己看中的人都很好,要乔希瑶真能跟解堰成,说不定会给她买很多书看。

解嫣对自己二哥未来要娶什么媳妇没有太大的意见,只有一条,那就是未来的嫂嫂,不能让她哥断了给她买书的钱,因为在她眼里,没有什么比书籍重要,书里有太多她从未看过、想象过的世界。

要是乔希瑶真如舒曼所说的那样出手阔绰,对身边的人都挺好,不断了她哥给她买书的钱,乔希瑶要跟她哥处对象,她是一百个支持。

王桂英一噎,不甘心道:“那也不能这么上赶着去贴那姑娘啊,你哥多好啊,长得又高又俊,还是民兵连长,每月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比村里的干部工资都还高,方圆几个村儿的姑娘,哪个不想嫁给他啊,他咋就不长眼,就看上那姓乔的。”

解嫣手中的红岩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她翻过一页泛黄的书页,难得抬眸揶揄她

妈,“妈,长得漂漂亮亮又有文化的乔知青你都看不上,你还想娶啥媳妇?你要作妖拆散他们俩,我哥一气之下娶个寡妇,或者干脆一辈子不娶,到时候解家断子绝孙,我看你怎么跟解家祖宗交代。”

没等王桂英发话,她又说:“其实吧,我觉得我发小小琴也挺好的,她这两年没少在我面前明示暗示,让我撮合她跟二哥,我都装傻没答应,妈,您要实在看不上乔知青,我也可以撮合小琴跟二哥在一起。”

杨小琴的妈妈程大燕,跟王桂英不对付,原因是解老爹年轻的时候长得十分英俊,他跟解堰一样,在方圆几个村里都很受年轻姑娘们的欢迎,不少姑娘脸皮都不要,尽往他身上贴,这程大燕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的解老爹谁都看不上,唯独对程大燕和颜悦色。

程大燕年轻的时候也是村里一枝花,村里的后生都喜欢她,她却痴迷于解老爹,没少往解老爹面前凑。

可程大燕家境不太好,兄弟姐妹一大堆,她父母存了要把漂亮的她‘卖’出去换一大把彩礼钱的心思,一直不准程大燕往解家跟前凑。

解老爹对程大燕倒没有超出男女之间的任何想法,只是因为自家父母跟程家关系不错,对程大燕当成妹妹一样看。

后来解老爹要去参军,解老太太为给解家留后,不顾解老爹的反对,给解老爹包办了婚姻,做主娶了另一个村的王桂英。

王桂英虽然自小有心疾,可是长相不错,又吃苦耐劳,家里地里里里外外的活儿都很干,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勤快姑娘,她又是典型的屁股大,好生儿子的长相,解老太太就做主,把她娶进了门。

婚后解老爹在家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奔赴前线,王桂英不久后发现自己怀有身孕,独自在家待孕,果然生一个儿子。

然而孩子长到三岁了,解老爹一直在前线,从没有回过家。

王桂英坐不住,自己偷偷撇下孩子,跑去前线找男人。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自己大字不识的妻子,独自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来找到自己,身上脸上全是伤,眼泪汪汪地看着解老爹说:“你是不是不要俺跟孩子了?俺托人写信给你,你也不回,俺就亲自跑来找你,你要是不想要俺,你只管说,俺好跟你离婚,再找个对俺好的男人嫁了。”

解老爹看着她被战火硝烟熏成黑人,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脚上穿着一双草鞋,脚趾在大冬天里冻得生满冻疮,哭得一脸黑花的可怜模样,心里又好气又心疼。

他倒不是不给她写信,而是他一直在前线,生死不明,没办法给她写信。

本来解老爹对这个父母包办的妻子没有什么感情,可自从这件事以后,让他明白自己的妻子有多么的勇敢伟大,慢慢地对她动了心,跟她接连生下第二个,第三个孩子。

后来解老爹战死战场,临死前一直紧紧握着王桂英抱着小女儿,左右两侧站着两个儿子的黑白照片。

王桂英看见战友们从战场上背回来的他的残缺尸体,用了很大的力气掰开他的手掌,看见他手里拽着她跟孩子的照片,顿时扑在他的尸体上,哭到晕厥

为了心中信念

解老爹从没有跟王桂英说过爱她,可王桂英心里知道,他就是爱她,因为他的爱能从很多细枝末节里体现出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