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才常有,而似秦孝公那般的人却是不多。”
“但,民,国之基石也。”
……
天幕上。
一处简陋的庭院内。
一位身穿白直缀的文人与一身青罗衫的文人相对而坐。
头上的梧桐叶落在两人之间的石桌上。青衫文人拿起梧桐叶,露出刻在石桌上的棋盘纹路。
执着落叶,青衫士看向对面,压抑着语气道:
“介甫推行新法,却援引些小人。”
“或置清要之位,或授监司之职。”
“介甫……这是为何?”
王安石看着眼前相继被风吹落的树叶,平静道:
“君实,新法初行之际,用人自当以才干和执行为先。”
“等诸法实行成功之后,再逐一更换,用德才兼备、稳重可信的人守之。”
“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
司马光扔掉手中树叶,摇头叹气:
“错了!介甫,你大错特错矣!”
“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则易进难退!”
“小人倘若得势,岂可轻易去之?”
原文在六#9a书吧看!
“一旦去之,必成仇敌,他日悔之晚矣!”
……
【公元1o74年四月,王安石上章辞相,宋神宗接受了其辞呈,把他任命为知江宁府。】
【宋神宗又根据王安石临走前的提议,一边将郑侠治罪,一边让韩绛再次出任宰相,吕惠卿由翰林学士升任参知政事。】
【新法继续执行。】
【然而吕惠卿权势欲太强,新党内部的权势之争以他为轴心,生了吕惠卿与曾布之争、与王安石之争、与韩绛之争。】
【又为了升任宰相,生怕王安石复相,设法陷害王安石。吕惠卿制造郑侠之狱与李士宁之狱,败坏王安石声誉。将其弟弟王安国贬出京师。】
【公元1o75年二月,宋神宗重新任命王安石为宰相。】
【只用七天时间就从江宁赶回京师的王安石,此时想的已经不是变法了,他只想弄死吕惠卿。】
……
{新党、旧党,新党里又划分党派……}
{宋朝再次从新法改革回到纷乱党争的漩涡里。}
{该说不说,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政见上是不可调和的死对头,常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互相辩驳,但两人的友谊尚未破裂。}
{对于王安石的选人用人,司马光一直抱有很大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