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商寻,不但能让他做助手的工作,有点什么状况,他也能应应急。
大会开了好几天,韩教授带着商寻也认识了不少人。
那时候大家对商寻的印象是:
这孩子很斯文、很聪明。
做事不张扬,却极有分寸。
跟在韩教授身后,好似只是一名来学习的学生。可有好几次,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都是这位学生及时给予韩教授提示。
最后一天,聘请他们的商会临时增加了一篇新的倡议企划。
这是一份很有建设性的企划书,翻译难度也很大。
而留给翻译人员的时间又少得可怜。
韩教授因为连日来的工作疲惫不堪,身体已经支撑不起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商寻顶上了。
那是第一次,他在全世界上百个国家代表面前发言。
从上台前紧张到全身麻痹,到一点点放松,商寻只用了七分钟。
在这七分钟里,商寻想的是——
“我行吗?”
不,不行。
“我准备好了吗?”
时间太短了,还没有准备好。
“真的到时候了吗?现在于我来说是不是还言之过早?”
这个舞台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看一眼,商寻的心都怦怦狂跳。
而且这一次跟上一次替教授上场时不一样。
那一次商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有把握的仗,再难他都敢打。
可事先没做好充足的准备,等同于是在大雾里行走,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知识盲区太多了。
要是有人提问,自己完全答不上来怎么办?
性格稳妥的商寻,最怕的就是仓促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