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百姓情绪的低落则更难言表。国家亡了,新君凤霈素以懦弱无能著称,被立为傀儡皇帝,只怕也很难为国伸张;京城好歹还和平了,河北新近沦陷土地上的民众更为凄惶,靺鞨留下的“节度军”虽然不多,但宛如悬于头顶的利剑,看不顺眼就乱杀乱打,小民毫无尊严。
宫中,凤栖换一身女官的紫色圆领衫,把一摞奏折捧到凤霈处理政务用的垂拱殿偏殿里。
凤霈捏着睛明穴,说:“亭卿啊,爹爹眼睛开始花了,看这么多文字实在力不从心,你念给我听吧。”
“全文还是略节?”
“略节吧。”
凤栖便翻开一本念:“大名府四围盗贼横行,知府奏报贼已杀戮解送钱粮的士兵六人,扰乱城郊营地三次。”
凤霈不胜其扰似的皱着眉:“怎么天下大乱,百姓也跟着乱呢?先让知府自行剿灭,不成了,再派禁军协助。”
凤栖说:“但这盗贼不劫掠百姓,甚至也不劫掠商户和富户,只劫掠往靺鞨那里解送的钱粮,扰乱靺鞨的营地,女儿倒觉得,这是‘盗亦有道’,帮朝廷袭扰靺鞨留下的守军,不妨阳奉阴违,嘴上说说要处置就行啦,别动真格的。”
凤霈横了她一眼,而后说:“好,你把这意思隐晦地写上去。”
凤栖抿嘴笑道:“这算不算女儿干政?”
凤霈叹口气说:“现在还有谁能帮我呢?”
凤栖便接着念下一封奏折略节:“并州节度使曹铮,不肯……承认爹爹是南梁新君。”
凤霈嘴角抽搐,但最后道:“他不肯承认就不肯承认吧。曹铮是七哥自小儿的亲信玩伴儿,七哥被靺鞨俘虏,他肯定不痛快;又素来看不起我,我也与他撕破过几次脸,他心里有怨气也正常。”
倒不记仇,只是唉声叹气。
凤栖说:“爹爹,其实换个角度想也好的:曹铮据守的是山河表里的晋地,如果他答应称臣,就需得服从爹爹的圣旨;如果靺鞨强令爹爹发金牌命并州投降,并州不降就是抗旨,降了就是把山河门户让给了靺鞨,日后收复就更难了。所以这会儿不肯答应,就有权利不遵汴梁发给他的投降旨意。曹铮应该还不至于拥兵自立,将来总还是可以倚靠的人。”
凤霈点点头:“下一封奏折呢?”
凤栖有些犹豫:“是宋纲的,他也不肯到京就职。”
凤霈半日说:“他和曹铮一样,大概率是不肯承认我的了。但是……他又和曹铮不一样,他是天下仕林领袖,振臂一呼,天下皆应。他若只是不肯承认我,不肯到汴京这里的做傀儡王朝的官员倒也罢了,就怕……”
“听说宋纲在延陵老家买了几十亩地,准备做个田舍翁。”凤栖也有些惴惴,“如果实在请不出山来,也只好算了。就怕……”
凤霈讨厌深入思考这些烦心事,摆摆手道:“随他吧。下一封。”
凤栖继续念:“北卢老皇帝被郭承恩送到靺鞨的乌林答部落也就是幹不思母亲的部落靺鞨皇帝非常高兴,嘉赏了乌林答部落勃极烈,并且封乌林答大妃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她说完,眼睛闪了闪,似乎在思考什么。
凤霈骂道:“郭承恩这个小人,攀到东,攀到西,终于把他的旧主子给卖了!”
凤栖说:“对我们未尝不有利。”
她接着念道:“郭承恩被赐为云州节度使,受令屠灭云州的所有北卢人,然后……他所带的那支号称十万的常胜军就起了内讧。有一些不肯屠杀自己人的,另有一些不肯投降靺鞨的,就分裂了出去。”
第142章
天空中,黑色的夜幕沉沉,银河已然沉落在天边。
山间是狭窄小道,夜幕里看四周,层层叠叠都是山林,风吹过松涛,宛如鬼哭。
高云桐回头又看了看自己带的这一支队伍几乎都是汉人,他们舔着干裂的嘴唇,眼神却很坚定。
他们几乎赶了大半夜的路,夜晚凉爽,这小道上几乎没有人,山间有隐隐的狼嚎虎吟,也幸得他们有五百人,分散成六支小队伍,齐心协力地往幽州方向而去。
他说:“兄弟们,暂时休憩一下,接下来我们的队伍还要沿这小路向幽州赶,到日头升高、天气热了,咱们再休息。”
天亮之后,这一队人才坐在隐蔽处吃东西休息,说说笑笑,也发发牢骚。
“妈的,郭承恩不是东西!只有他自己的嫡系才是人,其他的都他妈当牲畜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