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凤尘是什么意思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高云桐叹口气说:“我明日就要起解了,今天是最后一天在京。沈府尹人不错,但是与宋相公却有过抵牾,不到党争那份儿上,可也无法推心置腹。”

凤栖看他少有的锁紧了眉,心道这宋纲跑到哪儿,人得罪到哪儿,确实是个不好相处的性子,也怪道官家不喜欢他,只把他当彝鼎般供在朝堂。

她忽又想起另一件事,不由偷偷看了一眼高云桐的脸。

高云桐觉察她的目光,伸手撩了一下左耳后的头发:耳后不显眼的地方,有一个代表着耻辱的刺青:青墨刺出小小一方字,指甲盖大小,是个“晋”字。

凤栖问:“刺配的是晋地么?”

高云桐点头:“是,并州军屯之处。”

凤栖心头发紧,鼻子不知怎么一酸,回头看了看父亲,叫了声“爹爹”。

凤霈知道她的意思,默然了片刻说:“插手我不能插手,节度使曹铮和我一道喝过酒、听过曲,我可以写一封信过去打个招呼,其他没办法,总叫你少受点苦罢唉,一介书生,却要与那些贼囚徒一道受罪,弄到如此真是可悲可叹!”

高云桐微微一笑:“我上书弹劾章谊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这个结局。没有掉脑袋,是万幸了;临发配前,还能弄明白北卢的情势和靺鞨的动向,知晓朝廷的意思……”

他顿了顿:“晋地是扼住北卢的咽喉之地,黄河流向燕云,也有雁门关、风陵渡这样的要塞俯临燕云、掌控河道,扼制靺鞨西侵。既然不可避免,那么在兵家必争的晋地,如若我能为国折戟御敌,也不枉我一直读的那些圣贤书了。”

他深深一躬,行了大礼:“多谢大王!多谢郡主!”

第22章

册立太子的大典办完,大梁与靺鞨暗中达成了协议,打算联合攻打已经渐入颓势的北卢。北卢的谭王大约也已经感觉到了情形不妙,有一夜换了民人的衣服,想跟着牛车逃离汴京,但被巡城御史拿了个正着,以“偷盗”之名送到府尹沈素节那儿,转天就听说这位谭王身上有一条人命他睡了的一名勾栏官伎,横死于他的公馆。

沈素节对那谭王好好地做了个揖,说话很客气,意思却很不客气:“谭王,您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官伎地位虽低,可人命关天呐!这样,您辛苦辛苦,先在公馆别出门,一应日用开销都由我这里为你办。调查清楚下官再向你磕头赔罪,好不好?”

转脸吩咐人把谭王住的公馆给封了。

谭王开始气得暴跳如雷,在屋子里把沈素节的祖宗十八代都骂过去了,骂了两天,发现自己嘴一臭就只有稀粥喝,喝了三天粥,终于软下来了,只喊着让沈素节赶紧把案子审清楚,给自己申冤。

再关上半个月,这点脾气都没了,主动要求见“大梁说得上要紧话的人”,而后在章谊面前老老实实说:“我其实是到大梁避难来的:站错了队,生恐我那兄长要杀我。我父皇如今逃走到西边大漠里,带走了中京的精锐;我大哥虽控制了中京和南京,还没有天下归心。若是大梁能够打退我的大哥,让我平平安安回家,我也是感激不尽的。”

接着,就老实交代了北卢几处布兵防御的情况,核对了堪舆图。

沈素节撮牙花子看着圈圈点点的堪舆,点点头说:“不错,不错,如今贵邦皇子造反,篡位夺权,国将不国,你也难。”

忽而又问:“那么,贵邦还一轮一轮派斥候过来,是做什么呢?”

谭王瞠目道:“斥候?这我不晓得。我父皇在大漠里躲避,即便想着翻身,也该往云州或西夏派斥候,或者打探我那长兄的布兵。和贵国隔得这么远,派了有什么用?”

沈素节不动声色道:“斥候胸口的刺青是一头狼,不正是贵国的图腾么?”

谭王说:“我们那里没有刺青的风气,正经士兵都是受器重的,谁弄得跟个贼囚徒似的刺青?”

想了想又说:“倒是有一个人,汉人恶习极重,喜欢在行伍里搞刺青之类的花样,以为是自家私将的士兵,不容他人染指。我父皇曾极其厌恶他,我兄长也不喜欢他,但他皮厚,只管四处讨好,到处打探,事事通一样便于钻营……”

沈素节暗自记下了谭王所说的,直到感觉他已经无消息再可以透露了,才温语抚慰。

谭王想想自己现在的境遇,厚着脸皮说:“我如今有家回不得,只能努力报效贵国,当讲的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那官伎我是真不知道怎么死的,天天喝粥被审,关在里头跟笼中鸟似的,简直是生不如死啊!”

沈素节哈哈大笑,当下就说:“一名下贱官伎而已,小事小事。海西大王谋国有忠,事父至孝,老夫感佩感佩!”

果然,当天就给谭王公馆里送了一桌烧尾宴,并四个绝色的官伎供他享用。

谭王开始是无奈,至此觉得自己也是逼不得已,便也安心享用了一切。

寒冬到来的时候,仗终于打了起来。

燕云守将郭承恩反戈,打开渝关放进了完颜温凌所带领的靺鞨大军;章谊的儿子章洛作为监军,亲自到北边黄河四镇督战,跟着靺鞨大军进了涿州,在城墙上插上了大梁的龙旗,离北卢的南京幽州只百里之遥;北卢的大皇子被困在幽州孤城里,死熬着守城;而他的父亲北卢的皇帝在靺鞨西路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更是只有龟缩在云州西边戈壁大漠里。

章洛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了汴京,奏折里大言不惭地说:“破竹之势,指日可待。幽燕十六州的节度使和太守,请官家早日定夺,以便接手城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