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江木没有马上赋予大豆这些特性。反而在电脑前写起了论文。“你终于开始写论文了?”阳心怡来到江木办公室看到这场景,吃惊地问道。这一年来。外界对江木的态度从最开始的质疑变成现在的佩服。但在学术圈中还是有人不认可。因为他自从毕业后就没发表过一篇正式论文。甚至有人恶意猜测,那些成果可能不是他研究出来的。不然为什么他不把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呢?这种质疑声一直存在。但因为江木取得的成绩实在太大。这些人也只敢偷偷地背后议论。而江木自己倒是并不在意这些声音。所以,阳心怡对他现在突然要写论文感到十分好奇。是不是他又在乎这些看法了?江木笑了笑说:“你知道吗,在大学里我就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转基因大豆的研究论文,只是当时准备不够充分,毕业时没能选择这个主题。”“这一年多来,我一直都在做相关的工作,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了,现在正好可以写了。”阳心怡竖起大拇指鼓励道:“那就开始吧,我会支持你的。”接下来,江木投入了写作当中。他在这篇论文里融入了不少创新性思维,同时也有理论支撑。几天后,论文完成。《论大豆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在文章中,江木介绍了一种培育转基因大豆的新途径。按照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大豆会具备高产、高蛋白和高油脂的优点。但这也是个理想化的设想。真想要实现其实很不容易。但江木对此并没有担忧。实际上他也并没打算按这种方法去操作。他的方式依然是通过给予种子某些特性来培育新品种。他发表这篇论文的目的之一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个原因则是想让那些嫉妒的人去琢磨这个问题。万一真的研究出来了,也能证明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查完重复率之后,江木整理好了文件夹。将论文发给了《农业科学报》。这是一份全国知名的综合型农业科技期刊。许多专业领域内的专家都会在此发表作品。通常情况下新人的稿子不太容易被录用。但这点江木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哪怕写的再怎么不好。只要署名是他。编辑也会给机会发表。名人效应有时候就是这么明显。在《农业科学报》杂志社。葛敬安作为审稿编辑刚刚活动了一下筋骨。由于期刊的影响面很大。全国各地很多学者都会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且论文发表情况还关系到他们评级晋升的事。每个人每年都至少会提交一篇论文供评审。每天面对这么多稿件让他有时也会觉得有点累。不过,作为初审编辑,工作相对来说还是稍微宽松一些的。经过他这边的第一轮检查,后续还会继续转交给二审以及最终的总编审核。久经沙场,葛敬安的经验十分丰富。有的时候只需看题目和摘要就能判断出一篇文章的好坏。“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下班……要不要先放松下?”这种偷懒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转了几圈。要知道正规的学术文章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哪怕一看就觉得不行也要全部看完才能作出决定。所以一天下来也处理不了太多篇数。今天又看了一整天眼睛有些酸涩了。打开待审阅邮箱看了看满满一屏的新邮件列表。他叹了口气,“好吧,继续干。”“那就挑一篇看起来明显不合格的先过目。”这样想着他就没有严格按收到时间排序筛选。而是挑了一篇标题看起来就不行的文章打算大致看看就拒收掉。根据期刊的规定。投稿时需直接用文章的名字作为电子邮件的主题。扫视了一眼收件箱。立刻找到了一个目标。《论转基因大豆品种的选育策略》“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话题,敢写这个方向的要么是大牛人要么是新手。”摇摇头,他点击了该封邮件。下载完成后翻了下简介部分更加不屑一顾起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试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一边小声嘀咕着他想知道作者是谁:“估计就是哪个普通农业工作者写的。”然后。当他看见了作者名字:江木。心中一阵疑惑:“江木是谁呀?”尽管这是个常见名字,但是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那位农业界大名鼎鼎的专家—江木。身为神农集团的老总,科学院荣誉教授及世界粮食安全奖项获得者。虽然瞬间闪过一丝念头但还是难以相信投稿者会是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因为众所周知,真正的江教授很少主动撰文投稿。,!即使他要发表作品也不会采取传统的电子邮箱渠道,而是直接联系主编。下一刻。当看到了详细的作者简介时…投稿人:江木。个人简介显示他是某某农业大学校友,现职为神农公司董事长及研究所特聘讲师。这突如其来的信息让葛敬安愣了半天才回过神。“这不可能是真的吧?”直到亲眼见到单位盖章认证后。他终于相信眼前这份资料的真实性了。“真的是江木!”打起十二分精神。带着一种敬佩的心态去阅读这篇论文。这次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之前那种走马观花式的粗略浏览。“真是太精彩了,这就是行业领军人物的思想境界……”“虽说实现难度很高,但或许在真正的高手眼中也不是难题……”此刻他完全沉浸在了文字之中。等全部看完后。他才发现,已经到晚上8点了。同事们都已经下班。“糟糕,总编走了。”葛敬安想了想。还是应该告诉总编一声。毕竟江木大佬的第一次论文投稿。在农业学术圈子里可是件大事。要是今天不说,明天总编知道了肯定会骂他。葛敬安用办公室电话拨通了总编的手机。万总编正忙着参加一场聚餐。餐桌上大家轮流敬酒,气氛热闹。这时,万总编的手机响了。:()植物纷纷变异,还说是正经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