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刘玄德就是刘备吗? > 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页)

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页)

“传令叔父,让他加快度,务必于午时赶到战场。”

孙策先了条命令,催促后面的孙静加快行军,然后又对着朱治道:“叔父,我意将大军分为左右两路,想要劳您指挥右路,将韩当、韩宴、孙脩三部调给您督领,不知叔父可肯为我分劳?”

朱治在孙坚时期的地位就相当高了,毕竟他的出身实在是比程普、韩当这些人强太多了。

孙坚为了得到朱治效力,甚至将珍贵的孝廉名额都毫不犹豫的用在了对方的身上,而朱治也没有让孙坚失望,很快就成为了孙坚的副手之一。

在孙坚时代,朱治就成为了孙坚军中能够独领一军,出外征战的大佬,这可比孙贲,吴景都要早的多,更别说徐琨,孙香这些人了,至于程普、黄盖、韩当,那更是望尘莫及。

孙坚入洛阳之后,当时陶谦还是袁术的盟友,青州百万黄巾军兵分三路,大举入侵河北、兖州和徐州。

收到陶谦的求援之后,孙坚就派了朱治任行督军校尉,特许将领步骑,前往徐州助战。

这是真正的老资历,而且对手还是西凉军。

眼下孙策只有两个人可以委为副手,一个是朱治,一个是孙静。

综合考虑之后,孙策决定让朱治带着生力军去右路,毕竟孙静一来还没抵达战场,二来恐怕也只有自己亲自压着,才能让孙静和富春族兵全力以赴了。

孙策这里有些担心孙静不能尽力,孙静那边却在痛斥自己的好大儿孙暠。

原因很简单,孙暠想反水了。

孙坚离开家乡非常早,而且凭借军功,也早早的出任了两千石,对于家乡家族虽然诸多荫蔽,但感情是真没有多少。

孙策从小就没有呆在家乡,他要么跟随孙坚在长沙,要么就在豫州,还在庐江舒城待了好几年,就连徐州广陵郡的江都县也去过,可就是没回过家乡。

所以他和孙暠之间虽然关系极近,但属实是没有什么感情。

孙暠又不是傻子,原本支持孙策是希望孙策能够立足江东的,现在连吴郡都给丢了,还在会稽大搞屠戮,其行其迹,看的孙暠心肝颤。

要是孙策能一直强势,那说不定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事情也就烟消云散了。可现在孙策明显不行了,北边来的刘征南简直强的可怕,短短的四个月,居然全取了吴郡。虽然还有一个富春县暂时还没被拿下,可明眼人都知道那是刘封不想要,而不是拿不到。

孙暠这可就不淡定了,他趁着赶路的时候,悄悄的来到父亲孙静的身边,想要劝说孙静多做准备。

孙静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

孙静并非是因为死忠于孙策而痛骂孙暠,实际上孙静本人的态度一直都是骑墙派。

原时空中,孙策在钱塘江北整整顿兵了半年之久,多次进攻,都被会稽军给打退了。

这时候孙静才出山前往钱塘,将查渎古道的秘密告知了孙策。

可见孙静和孙策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当微妙的。

侄子到了钱塘江北,距离富春不过一百多里地,鏖战半年愣是没回过家乡。而叔叔明明有着制胜良策,却看着侄子在钱塘江北劳师糜饷,士卒枉死,也不去找侄子。

再加上孙策一死,孙暠立刻想要自立,可见孙静一脉是颇具野心的,而且刚开始时也是视孙策为迹平台,待价而沽。

孙静之所以会痛骂孙暠,是对这个嫡长子能力的失望。

这是什么时候,这时候怎么能三心二意,是他们富春孙主动来投奔孙策的,要是这时候跑路,孙静一脉以后可就毫无名声可言了。连如此亲近的主支都能随意背弃,在东汉这个极其重视名望的时代,无异于社会性自杀。

孙暠看问题居然如此智短,孙静又如何能不怒火冲天。

孙静不是没考虑过后手的问题,但绝对不是现在,也不能是现在。

这一战,孙静不但要打,而且要倾尽全力为孙策而战。

只有这样,不论此战结果如何,孙静才有后手准备的资格。

“休要胡说八道,此战汝为先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