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游七一行回到了江陵,任务完成,王督宪才开始查办,于公于私,他都能交代得过去。
改制后,以前位卑权重的巡按御史成了巡抚和总督手里的刀。王督宪派出的巡按御史王用汲,是李明淳的同科,颇为了解。
四十岁才中进士,做事稳重,生性刚直,以刚峰公海瑞为楷模。他带队去查襄阳和承天两府,肯定能查出个底朝天来。
李明淳身为王一鹗的令史,名为秘书,官阶虽低,却是王一鹗最亲近的部下之一,必须是心腹中的心腹。
两者合为一体,荣辱与共。
除了公文,许多私人书信,也是李明淳先拆开,整理好再呈给王一鹗看。
前些日子,京师里王一鹗的故旧密友写信来,提及为争通政使,张四维摆了潘应龙一道。
虽然事情最后圆满解决,潘应龙署理顺天府尹,迈出关键的一步。
但那是人家机警,应对得当,才有此结果。
万一潘应龙一时疏忽,着了道,跟冯保斗个两败俱伤,前途受阻,东南系的损失谁来承担?
此事李明淳从与好友沈万象的书信往来中,也知道些内情。
沈万象是潘应龙的令史。
现在皇上点了曾省吾为通政使。
他虽然跟各方关系都不错,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张居正你的心腹。
还有挑起这件事的张四维,当初就是暗中投奔到你张居正门下,才没有受高拱、王遴倒台影响。
现在这厮成了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在暗害潘应龙事件里上蹿下跳的沈一贯,他是沈万象和李明淳的同科,成了文化建设委员会副长史兼主任令史。
不仅没事,还荣升了,跳出翰林院、国史馆这两个大死水潭。
好处都让你们拿了,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吗?
要是就此罢休,以后东南系的脸面还要不要?
胡宗宪、谭纶、杨金水、王一鹗、徐渭等一干东南系大佬们的脸还要不要了?
于是几位大佬暗地里达成了默契,王一鹗借机收拾游七,好好敲打一下张居正。至于张四维和沈一贯,自有人去收拾,至于是谁,就不是李明淳能知道的。
王一鹗继续说道:“想不到时光一纵即逝。本督在湖北巡视了三四个月,转眼就到了万历二年开春。
接下来本督要竭力解决播州杨应龙。子明,你做好准备了吗?”
李明淳马上答道:“回督宪的话,学生准备好了。”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子明是俊才,年轻有为,但是要想成大器,需要不停地历练。这次是你的大好机会,子明,你要好好把握。”
李明淳笑着答道:“督宪,学生已经做好准备了。”
王一鹗看着他,神情复杂,“此事风险极大,关乎生死,你要想清楚了。”
“督宪,欲建非常之功,必行非常之事。”
王一鹗欣慰地点点头,“那就好。对了,卓吾公到了武昌?”
“是的。卓吾公来武昌视察江夏公学和江汉公学,也正好会会他的好友耿八先生。”
“耿八先生?”
“耿定理耿子庸,号楚倥,人称八先生。黄州府人士(今湖北省红安县),与其兄耿定向、其弟耿定力合称‘天台三耿’。
据悉耿八先生曾经于嘉靖三十八年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与时任国子监博士的卓吾公结识,亦师亦友,十分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