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娅道:“虽然我个人赞同你的看法,但作为警察,我们需要讲证据。”她合上笔记本,道,“坦白说,从徐靖这条线索上我们已经不可能拿到有力的证据。”
季辞站起来,按住胡丽娅的手,道:“谢谢。”
胡丽娅笑笑:“客气什么。”
胡丽娅把季辞送出办公楼,季辞在准备走去停车场的时候,突然又停下脚步,转身对胡丽娅道:
“其实从一开始,你就在等我回来找你吧?”
胡丽娅站在公安局门前的台阶上,背后是蓝色的砖面,和一面很大的国徽。
她说:“我们都想要知道,所谓的真相之下,是不是还有真相。”
*
行驶在江滨大道上,季辞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她想象中的画面:母亲和徐晓斌的反复争吵,徐靖难以遏止的哭闹,徐瑶令人惊悚的窥视,徐晓斌父母在一旁的沉默纵容——但她知道这些都只是她的想象,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从她这段时间获得的对母亲更多的了解,她意识到母亲的嘴甚至比家婆还要严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简直是家婆的翻版——她们憎恶让其他人看到她们的苦难,但比起家婆的沉默,母亲更乐于用热闹喧哗来掩饰背后的痛楚。
她展示自己繁花一般的生活,她永远活得光鲜亮丽,盛大繁华,她对生活永远充满无穷的热爱,追求不止歇的爱欲与浓情。
她喜欢被人夸赞她的美貌与富有,智慧与成功。但几乎没有人看到她的另一面。母亲就像高悬在地球之上的月亮,永不转身,永远不让人类窥见她的暗面。
也许用俗话形容,母亲像是在坚持“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季辞总觉得,母亲不得不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因为在这个地方,作为一个生意场上的女人,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获得尊重。
她开到一个江边开阔的空地,把车停了下来。江水浩大而沉默地流淌,没有大风的时候,她甚至听不到长江的声音。长江和小陈河不一样,也和大海不一样。在海边,她永远都能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在老屋,小陈河也永远激动地掀起浪花,拍打岸边的石梁。
但长江大部分时候都是沉默无声的,它吞噬包容每一条汇入其中的水道,也埋藏长江两岸一代又一代人的无数秘密。
手机微信弹出两条信息,她打开来,发现是叶希木发来的。
叶希木告诉她,他拿到她放在学校门卫那里的书包和衣服了。但他同时还给她拍了一张照片,是他自己的书包和证件。
「敖凤把我给他的东西都还回来了,也放在门卫那里」
季辞猛然吃了一惊——敖凤又回江城了。
路上叶希木跟她讲过,他把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之类都给敖凤,是为了让他用自己的身份去买车票,尽快离开峡江市,甚至离开s省,去其他地方避一阵子。他和自己长得像,就算中间被检查,一时半会也不大可能露馅。
他觉得敖凤是知道他的意思的,可他没想到敖凤根本不打算跑,更不打算使用他的身份。
季辞立即给敖凤打了个电话。
打了两次,敖凤接了。
“姐,你有啥好担心我的。”敖凤一副很轻松的姿态,“这地方我更熟,不比外头更好藏吗?你放心吧,我会把自己藏好的。反正我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又给了我这么多钱,我日子好过得很。”
他安抚季辞:“心放到肚子里,好吧?不过这个号你以后就别打了,我等会就把它停掉。”
说完不等季辞说话,敖凤就挂掉了电话。
耳边传来“嘟”“嘟”的声响,季辞不得不放下手机,强烈的忧虑笼罩心头,她感觉她现在必须去找一个人。
她起身,看到江边风风火火涌来了一群人,有男有女,中老年居多。他们大部分穿着泳衣,戴着泳帽泳镜。他们在江滩的松软处插下一面红色的大旗,旗帜上写着金黄色的大字,“江城市冬泳协会”。
她不由得止住了步伐,站在空地边缘看他们像下饺子一样跳进长江里去。
虽然已经进入初夏,江水还是挺凉。但这些人丝毫不怕冷,很快就在水里游鱼一般矫捷地游来游去,身上都背着一个亮橘色的“跟屁虫”。
季辞知道这种东西,是一个椭圆形充气救生设备,同时也有预警作用,给水道中的行船提个醒。
她想起被船桨反复击打遗体的母亲,她当时身上怎么没有挂这样一个“跟屁虫”呢?是对自己的泳技太过自信吗?
或许是注意到她一个人在岸边站了很久,有人在江中冲她高喊:
“小姑娘,要不要下来和我们一起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