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奔着制作成本和电脑特技去的,有人则奔着“猫”这个元素去的。
“我不认识什么魏雯,没听说过什么施小天,我就想去看看里面的猫而已。”
“反正也没什么电影看,难得国内拍个猫的电影,支持下国产呗,又花不了几个钱。”
“哎,那只猫看着挺像我家的煤球!”后面是一张大图,有图有真相。
还别说,照片里的猫跟郑叹确实挺像的,不过国内长得像的土猫多得去了。
除了这位网友之外,陆续要有一些其他养黑猫的网友爆照。
在上映之前,各种电脑特技专业人士在网上互喷,就等着到时候上映之后看看整体效果,然后再做后续的分析,看看分析再争谁对谁错。
这里面要说没有幕后推手,郑叹也不相信。
不过,电影嘛,就这样,上映之前总得宣传和运作。
最让郑叹好笑的是,有人将杨逸拿出来调侃。
“听说逸兴文化这次投资几千万美金拍了个电影,谁知道详情?”
“几千万美金?扯淡吧,国内几千万美金能拍多少电影了!就你们才信那些传言,炒作,绝对炒作!”
“没准啊,我看那些电脑特效做得挺好,说不定还真就是了,谁让杨逸有钱呢,舍得砸钱。”
“杨逸是谁?”
“楼上杨逸都不知道?逸兴文化的大boss啊,款爷!”
“给杨款爷跪了!”
……
23楼:“可是,我怎么听说这电影制作成本只有几百万来着,还是RMB。”
24楼:“楼上傻逼不解释,别说你跟我在同一个技术论坛。”
25楼:“23楼傻逼。”
26楼:“23楼傻逼+1。”
……
郑叹看那些人的发帖看得可乐呵了,他对制作成本的事情并不了解,但他曾经听孔翰说过,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并不高,相对来说算是小成本制作了。
如果孔翰的话是真的,那么,所谓的技术论坛里的那些人,全都是猴子。
没有谁相信里面那些镜头都是郑叹自己演的,尤其是那些动作和眼神以及微表情镜头,没有借助电脑特效,也没有所谓的替身机器人,被孔翰找去的几只替身猫压根没派上用场反而还养胖了一圈。
不过,不管怎么说,《黑猫》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确实因为制作成本的事情被炒得很火,连带着从杨逸、孔翰到各个演员和后期制作团队都被扒了一遍。
逸兴文化也被很多人知道。
宣传效果,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