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中期调度
彼时,公安、乐乡两地的兵力早已被抽调得一干二净,城中只剩下寥寥一二百当地的县吏壮丁。
听说了扬州军大举西来,已经拿下了对岸的津乡港口,大军合围江陵等消息,这些人面色惊恐、神情紧张,日夜惊魂不定的关注着大江上的动静,勉强还维持着城内的秩序。
只是饶是如此,城中百姓依旧人心惶惶,街道上弥漫着一股压抑而又不安的气息,不断有豪门大家,商户百姓逃出城去。
此刻,蒋钦、董袭两人分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而来,那错落有致的舰队、飞扬的军旗,彰显着扬州军强大的军威。
这两处江港城市的守军,看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自知实力悬殊,根本没做任何抵抗,便匆忙打开城门,高举降旗投降。
乐乡与公安相比,规模要小上许多,城墙高度也远不如公安。而且,乐乡城并没有从大江中引水作为护城河,这在防御上明显处于劣势。
董袭深知乐乡城的防御弱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仅仅在乐乡留驻了一千水军,并郑重地赋予他们战时自主撤离的权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状况。
而在公安这边,蒋钦则是率领全军入驻,掌控全城。在安顿好军队后,他立刻派了一名机敏的信使,快船加帆的返回津乡,向周泰及太史慈、赵云回禀军情。
两日后,江陵城中的太史慈收到了来自对岸的消息,得知孱陵已经被蒯越的前军所占领,后续大队人马也已顺利入城。
对方似乎已经知晓公安和乐乡被扬州军所占的情况,却并没有分兵前来争夺这两地,而是派出士兵下乡四处征集粮草,目的是充实孱陵的府库,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
太史慈得到消息后,迅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果断下令放弃乐乡。
不过同时,太史慈也要求周泰援助董袭,一起将乐乡的人口和物资全部转运至江陵、津乡,避免这些资源落入敌军之手。
同时,他派出赵云麾下许定所部的一个营兵力,火前往驻守乐安,以替换蒋钦所部水军。
在此之后,太史慈一边密切关注着孱陵蒯越所部的一举一动,仔细寻找可能出现的战机,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刘封新的命令,时刻准备应对战局的变化。
**
西边的消息如疾风一般,迅送达至刘封的案头。
他展开那封情报,目光快扫过字里行间。
片刻之后,刘封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有些哭笑不得,满是无奈与诧异。
刘封心中暗自感叹,喃喃自语道:“这战事当真如变幻莫测的风云,关键之处稍有变动,便足以令整个战局天翻地覆啊!”
就拿这西线的战事来说,蒯越坐拥大军,却在面对周泰时畏缩不前,不敢正面交锋,反而选择弃水路、走6路,狼狈逃往孱陵,以求一时的苟安。
这等举动,着实让身为后来人的刘封始料未及。
在刘封的认知里,蒯越那可是智略过人的奇才,向来善于谋划,决断果敢,还时常能想出奇策妙计,扭转局势。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蒯越竟会做出逃亡孱陵这种看似权宜之计,实则自陷死敌,治标不治本的决策。
然而,蒯越这一意外之举,也给刘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原本,刘封精心制定的预定计划是,先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蒯越率领的荆北征讨军,然后再集结全部力量,挥师北上,进取襄阳。
可如今,蒯越带着这庞大的兵力,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死死地陷在孱陵。
虽说蒯越此时身处绝境,可短时间内,刘封却难以找到有效的办法将其解决,这让他头疼不已。
“来人呐!”
刘封提高了声音,大声吩咐道:“去请诸葛先生和6先生前来议事。”
不多时,诸葛亮和6逊便匆匆赶来,进入房间。